麦当劳比较近的几次提价分别为2010年7月份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微调,2010年11月再度对大部分食品调价,2012年1月初因租金、原料成本增加,麦当劳在香港地区涨价,平均上涨2.3%。
对于麦当劳的“老对手”肯德基而言,百胜中国旗下餐厅也已有多次提价,2011年1月、9月、10月肯德基分批上调了各款产品的价格,必胜客也在9月对部分产品有过提价,就在今年1月,必胜客下午茶的价格就刚刚进行过上调,涨价幅度在3元左右。截至目前,肯德基实体店在中国超过3200家,而麦当劳开店总数仅超过1400家。

一年五次以上涨价
麦当劳2010年年底第四财季盈利增长2.1%,公司同时表示将提高价格以应付食品成本上升。2011年7月麦当劳方面表示,这次涨价属于结构性价格调整,和公司整体超值战略相一致。而这次涨价的原因,麦当劳称,是因为食品及其他结构性成本的持续增长。调价后,原价15元起的超值午餐、原价6元起的超值早餐和原价7元起的麦乐茶点优选仍将继续销售。
近期洋快餐都声称营业成本上涨,不过其在华业务都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一位资深西式连锁餐饮人士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重申,这主要反映出了这些跨国巨头对中国利润指标的重视,他说:“门店摊子铺开了就不像我们这些还在拓展期的品牌,我们几年都没有涨价了。”百胜餐饮集团首席财务官里克•卡诺西在本周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中透露,百胜餐饮集团有意在今年内把中国市场利润率提高到20%左右,因此希望通过更高的产品价格来抵消部分食品和劳动力价格通胀带来的压力。 洋快餐为何频频涨价? 随着进口关税的普遍下调,国外IT产品、家用电器等都大幅度降价,而为何十年过去了,洋快餐反而却一直在涨价。 洋快餐在中国完全靠快餐盈利,因此,它的价格浮动与当地物价涨落的联系更为紧密,物价成本直接决定了产品价格的涨落。不管是肯德基还是麦当劳在原料上基本已经本土化,比如麦当劳的原料97%在国内采购,而肯德基的原料国内采购比例也达95%,其中肯德基的鸡制品的原料已经达到了100%的本土化。因此关税的降低不会影响到洋快餐的价格,相反国内近年来物价的上涨是导致洋快餐成本上升也是导致其涨价的重要原因。 对于洋快餐企业而言,在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成本双重考验下,成本压力持续增长,尽管不断优化管理但价格仍然无法停止上涨的脚步。 虽然原料、劳动力、租金的成本是洋快餐不断涨价的重要原因,竞争的日益升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麦当劳及肯德基在样快餐行业较高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也是促使洋快餐涨价的原因之一。 洋快餐的提价推动者真的完全是成本的上涨吗?中国连锁网的看法在于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洋快餐企业都希望通过涨价从中国市场捞取更高的利润,以弥补在其他国家市场的利润不足。在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影响到了麦当劳肯德基的盈利而更多的是将这方面的欠缺从涨价的方式弥补在了中国市场上。 因此,逐利的本性才是推动洋快餐涨价的根本原因。与复杂不透明的中餐企业相比,生产的高度标准化和流程化使得其成本利润的核算非常简单,使之可以轻松涨价。 肯德基麦当劳的频频涨价惹来争议,消费者普遍对其涨价表示不满,肯德基全家桶曾经只售50元,相比10年的64元,如今已经涨到了73元,仅仅一年多就涨9元了。据中国连锁网调查,很多顾客对此表示抱怨和不满。2011年的麦当劳5块一盒的麦乐鸡从6元涨到8元,麦辣鸡翅也从7元涨到9元,此外,奶昔的价格从9.5元涨到12元。对于这些涨价,很多顾客表示“不会再吃”。 中国连锁网认为,消费者有不同阶层的消费能力,企业如果想实现更高的利润,应该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群推出不同的产品服务,避免涨价给消费者带来的反感和不满,同时增加利润,弱化单纯涨价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