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校安全工作不该只局限于学生肢体安全保护,同时要重视培育和保护学生的心理安全。”昨日,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江东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六院副院长袁建树在镇海区视察学校安全工作时指出,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且要确保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健康成长。
连日来,记者随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在各地视察学校、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时,无论是汇报会还是座谈会,听到最多的还是以“人防、物防、技防”为重点的“三防”体系建设,要防的安全问题基本是盗窃、火灾、车祸、溺水和食品安全等直接关系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而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较少被提及。
袁建树是眼科医生,一次,他的门诊室走进一个十八九岁的男孩。袁建树问看什么病,男孩很木讷地看着医生说:“这个我不知道,你问我妈。”袁建树当时就怀疑这个孩子有心理障碍,但孩子母亲坚决否认。
“这个孩子明显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自我封闭,与人沟通交流困难。”袁建树分析说,“由于学习压力大,平时与人交流沟通少等原因,现在有自闭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还不低,他们不能正常参与各种社会交往。也有的学生强调自我,极度排斥别人,这种看似独立性很强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问题的表现。更严重的,会由普通心理障碍变成抑郁症。心理安全问题,有时还会成为学生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内因。”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安全问题。袁建树建议,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经常找学生谈心,及时疏导学生因学业等带来的紧张情绪,让孩子们释放压抑的情感,使师生亲如一家人。同时,还要加强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疏导学生心理的水平和能力。学校要适当地开设心理辅导课,邀请专家为孩子作心理辅导讲座,促进学生心智全面发展。此外,学生自己也不能整天埋头学业,要适当运动或休闲,塑造健康的心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