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科教授
李小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程恩富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
陈 舒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
陈振楼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67亿,超过日本人口总数。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48亿。老龄人口的喷涌式增长,使得老人生活问题备受关注。两会前夕,本报联合“环球网”“新浪网”等几家大型网站推出的“国人生活质量大调查”中,有关养老的话题尤为突出。
此次调查共有1666人参与投票。“担心年纪大了无人照顾”,成为多数人最担忧的问题。对于养老方式,更多的人还是偏向于传统的居家养老。这都反映出,多数人对于现存的社会养老体系,存在很大的担忧。养老话题共涉及四个问题,调查情况如下:
1.你认为影响老人生活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A 无人照顾,内心孤独 24.5%
B 没有足够的钱养老 20.9%
C 找不到合适的养老院 10.8%
D 看病不方便 12.9%
E 没地方玩,休闲娱乐方式太少 11.5%
F 老人用品单调 6.0%
G 社会缺少尊老氛围 10.2%
H 其他 3.2%
2.你觉得哪种养老方式会让你生活更好?
A 与子女共同生活由子女照顾 36.7%
B 自己住但有保姆或社工护理 28.0%
C 去条件好点的养老院 32.6%
E 其他 2.7%
3.哪些公共设施完善能最方便老人生活?
A 开通老人绿色通道 55.4%
B 多设置老人的休息场所 19.3%
C 增加老人的娱乐场所 21.2%
D 其他 4.1%
4.排遣老人孤独哪种方式最好?
A 参加社会工作,发挥余热 27.7%
B 多培养兴趣爱好 27.8%
C 和朋友经常聚聚 18.1%
D 儿女经常回家看看 25.4%
E 其他 1%
精神养老放在第一位
针对调查结果,《生命时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相关的人大代表,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调查中,24.5%的人认为,“无人照料,内心孤独”是影响老人生活的一大问题。陈舒指出,现在社会上“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很多老人物质上并不匮乏,但精神上、心理上却得不到关怀,十分孤独,因此,精神养老一定要重视起来。
所谓精神养老,指在家庭生活中,照顾老人应理解、尊重、关心、体贴他们的精神生活, 在精神上给予慰藉,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要,使其愉悦、开心。具体来说,精神养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精神生活的物质保障,如购买电视机等精神生活物品。二是尽量做到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时常探视或看望等。三是行为上不讽刺挖苦老人,更不能限制老人生活自由和人身自由,允许老人再婚,交朋友等。
老人护理 亟待培养
人老之后,难免会生病甚至不能自理,上哪里找人照顾自己成了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调查显示,与子女共同生活排在首位。
正如调查结果所示,多位代表表示,居家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模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90%以上的老年人属于居家养老型。但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保姆等家政人员照顾老人还存在很多问题。
李小鹰向记者透露,她在今年的提案中就呼吁:“一定要培养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建立养老护理员制度”。她指出,目前,老年人需要专业的人进行照顾,这其中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但我国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十分少,现有队伍素质差、培训考核混乱、缺乏管理规范、持证上岗率低。
因此,她建议,首先要修订、推广养老护理员标准,统一教材、建立培训计划,培养大批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其次,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对护理人员的待遇和地位给予倾斜,同时拓宽渠道,引入社会各方资金和帮助;再次,加强养老护理志愿者队伍,让更多人学会专业地照顾老人。
多设绿色通道方便老人生活
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在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生活中需要照顾。在我们对公共设施进行的调查中,55.4%的人认为应该“开通老人绿色通道”,其次是增加老人的娱乐场所,如社区健身器材,随后是多设置老人的休息场所。
对此,代表指出,公共设施是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性、服务性设施,具体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当前最主要的还是在就近的社区改进和不断提高公共文体娱乐设施、环境良好的散步休闲设施、医疗保健设施等方面下工夫,从而多方位地满足老人的需求,方便老人作出各种选择。
公共设施要方便老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在医院、银行等需要排队的地方,要设立专门的老年人窗口,体现尊老风范;文化娱乐方面要增加老人娱乐设施,如社区公园等修建健身器材等;在交通方面,设立老人专座、工作人员在老人乘坐交通工具时有照顾的义务和责任;生活细节中要考虑老年人需要,如说明书字号加大,还要有专门的老人衣服、生活用品等。
弹性退休 发挥余热
在排遣孤独的问题上,网友选择最多的是培养兴趣爱好,其次是发挥余热。对此,程恩富表示,一是原单位和社区要经常组织一些文体娱乐活动;二是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加强平时交流,也要搞些家庭聚会;三是与老人同住的子女尽量不要让老人生气,宽容老人的习惯做法;四是老人自己也要视身体状况,主动参与某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家庭内外活动,宽容子女的现代言行。
此外,代表提出了弹性退休的建议。弹性退休,一方面可以帮助缓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能够让老人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退休时间,更好地发挥余热。
西方很多国家都是实行的弹性退休制,即政府规定一个退休年龄区间,如58岁—65岁,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这个年龄段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 随着我国劳动就业形势严峻和老龄人口的急剧增加,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陈振楼建议,改革我国的退休制度,实行灵活的弹性制度:规定法定退休年龄,最晚不能超过65岁。在咨询、研究、设计、教育、编辑等智力行业领域里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只要身体健康,可以延迟至68岁退休。而对于在一些劳动强度高、安全风险大,以及其他特殊行业工作的,则应采取刚性的法定年龄退休制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