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女记者辞百万年薪支教麻风村 曾被指动机不纯

时间:2012-03-10 16:36来源:39健康网 www.yunhepan.com

  人物 张平宜 女,生于台湾云林县,原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现任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执行长。 11年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2005年至今已培养百余毕业生。

  

 

  张平宜和麻风村的孩子们

  1999年,台湾记者张平宜到四川、云南等地的麻风村采访,没水没电、封闭隔绝的破败景象令她震惊,但更让她心痛的是麻风村的孩子——麻风病人尚有身份和补助,他们的子女却一无所有。

  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张平宜决心为这些一出生就生活在绝望中的孩子们做点什么。这一做,就是11年。2月23日,这个故事经《中国青年报》报道后,在微博中广泛转载,感动了很多网友。

  11年来,她做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昨天,本报对话“麻风村孩子的台湾妈妈”张平宜。

  麻风病人有身份、有补助,但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只能跟着父母种地放羊,吃属于父母的那一点救助。

  问:你是台湾人,如何与大陆的麻风村结了缘?

  张平宜:我做过12年记者,从1991年开始在《中国时报》跑两岸新闻。1980年后,麻风病有突破性治疗方式,许多国家将其从一级传染病中除去,对病人不再采取隔离,而让其回归社会进行治疗。那时台湾隔离医治麻风病人的公立疗养院面临拆迁,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99年我跟一个慈善团体到大陆麻风村调查采访,第一次走进这个群体。

  问:第一次亲历麻风村,曾让你产生“再也不去”的念头,为什么?

  张平宜:因为那里让人触目惊心。我以为麻风村以医院的形式集中治疗病人,他们的子女会被带出来抚养。但12天走过四川、云南的6个麻风村,让我见到一辈子忘不掉的景象。

  这些村子极为偏僻,利用自然地形与世隔绝,仍停滞在无水无电、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无家可归的老残病人遭疾病侵袭,有人眼瞎、鼻残、五官严重扭曲变形,有人缺手断脚,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包伤口的布都烂了,周围都是苍蝇,走过的地方都是血痕。

  最让我心痛的是那里的孩子,他们没有一个穿着像样的衣服,很多人光着身子,身上脏得只能看到两颗眼珠子,眼神空洞。他们是麻风病人的子女们,生在麻风村、长在麻风村,除了集体户口外,他们没有个别身份证。背负着麻风病人的宿命,他们走不出麻风村。没办法读书,个别人只好隐瞒身份到外地去上学。

  问:那又是什么原因,让你一次次回到麻风村,至今也放不下?

  张平宜:是那里的孩子。第一次去时,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小儿子刚满3个月,可能是因着身上这份做母亲的天性吧。

  麻风村孩子的境遇,甚至比麻风病人都不如。麻风病人有身份、有补助,但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没户口,没身份证,什么都没有,只能跟着父母种地放羊,吃属于父母的那一点救助。一个村子如果登记100人,真正的人口可能有500多,救助根本不够吃。

  那时城里的孩子都已经吃上麦当劳了,可他们却连汽车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他们就像一群被遗弃的孩子,从一出生下来就没有了希望。让人特别想保护,不忍心丢下。

  问:麻风病人是怎样的一群人?

  张平宜:麻风病人长期被忽视,是个冷门议题,社会对他们有一种刻板印象,就是肮脏,因为麻风病形诸于外,样子非常可怕,有病人活到90岁,就像一只茧一样,四肢都烂掉了。

  回来后我看了很多相关的书,对他们产生很深的同情。因为长期对传染途径不了解,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慌和偏见根深蒂固,麻风病人被疏远、歧视,背负污名和道德审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很多人靠乞讨为生。

  那时我想,麻风村的老人已难改变命运,只能看着他们自然凋零,但他们的后代不应背负原罪,遭受不公平对待。我想找一条有希望的路,给他们一个重新生活的机会。

  问:村里有麻风病人的子女传染得病吗?

  张平宜:麻风病不是遗传病,且有95%的人天生对这种病免疫,但仍有部分免疫能力较差的孩子会感染得病。

  我们每年会给学生做体检,确诊病情立即上报。治疗药无法在外面买到,需向联合国申请,在吃药的一周内就有99%的病菌能被消除,并切断传染性,持续吃药两年,病情能基本治愈。几年来学校发病率仅为0.1%,患病的孩子边治疗边坚持上课,现在状况良好。

  从1986年建立以来,这个学校十多年间没有一个毕业生,因为老师的文化程度只能教到四年级。我去时,这个唯一的老师也即将去卖水果。

  问:你想通过教育改变麻风村孩子的命运?

  张平宜:对。父辈的病,不是麻风村孩子的命。我觉得,孩子在那个年龄就应该去上学,这是一个常识。我也坚信,通过教育,他们能走出麻风村,过上正常的生活。

  当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麻风病人死去后,麻风村终将成为历史,这些孩子怎么办?与世隔绝那么久,他们走出大山已经很难。我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然后努力融入社会,自食其力。

  问:为什么选择大营盘麻风村?

  张平宜:之前我从没听过这个地方,和它没有一点关系,但冥冥中人生会有很多意外。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麻风病人又被叫做“麻风鬼”,受严重歧视,甚至会被活活打死,他们的子女没法到一般学校上学。所以我一直打听,终于在2000年得知当地有个大营盘小学,专为麻风村子女开设。

  第一眼看到这个学校让我很吃惊,两间教室盖在水塘边,10平米的屋子摆着十多张破旧的课桌,黑板上都是洞,全校70多个学生,只有一个老师。

  从1986年建立以来,学校没有一个毕业生,因为老师的文化程度只能教到四年级。我去时,这个老师也即将去卖水果,孩子们面临失学。我千方百计说服老师留下来,心想无论如何不能让学校关门,马上回台湾筹钱。

  问:通过哪些途径筹钱?资金使用公开吗?

  张平宜:所有能想的办法、能走的路我都去试,像义卖蜡烛、参加梦想计划比赛、摄影大赛、出书、讲演等。

  2000年我已基本从报社离职,但仍做特约记者。后来觉得需要一心一意做这个事,2003年辞职,成立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聚集起一批长期捐助的爱心人士。特别要感谢台湾一个做私立幼儿园的教育机构,几年来捐助总计300多万(人民币),还有几个企业家,是同甘共苦的好友,被我“陷害”多年。

  十年里我们陆续投入近千万做麻风村的教育和建设,其中花费数百万做引水工程、征地建校,另外每年运作和管理学校的费用在25万左右。我们在台湾是正式注册成立的协会,资金使用当然且必须公开,每年有对外报告,这也是对捐助者负责。

  问:修建学校的过程中曾面临哪些困难?

  张平宜:与政府官员沟通,改变传统观念,这些都很难。在台湾募款时,我常会被问“为什么要拿台湾人的钱去帮助大陆人?”而在大陆又总被认为动机不纯,揭当地“家丑”。我告诉他们,救助不分地域,我看到的是人,帮助的也是人。

  为建校舍,我去找过很多遍当地政府,几乎没有官员愿意坐下来听我讲5分钟。有时我带着满腔热忱过去,他们却在打麻将,我坐在旁边等待,如此反复几次,又气又失望,发誓再也不去,但为了孩子,还是忍不住一再去求他们,因为他们的决定关乎学校的未来。

  一次次要水、要电、要地、要老师,要这些东西占尽我这10年的生活,有时真觉得力气用尽,走不下去了,我就把自己封闭在麻风村里,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就很开心,所有难过和折磨都能过去。这个过程很苦,但值得。

  读书是种天分,并非人人适合,但每个人都应享受义务教育,具备基础素养,这9年里学到的东西,可以让孩子的后30年过得更有尊严。

  问:十年里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实现了你最初的设想?

  张平宜:我们引进水源,征地25亩建教学楼、宿舍楼和厕所,打造漂亮的花园学校,说服更多家长让孩子来读书,一切费用免费,学制、教材、考试都统一。2005年,学校迎来第一批正式毕业生,至今已有近百人从学校毕业。

  大营盘小学现从最初只有1个老师、70个学生的教学点,变成有12个公派教师、300余学生的正规小学,邻近5个麻风村的子女都来这边上学,其中还有10%非麻风村的孩子,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大营盘小学是国内第一所建在麻风村里的正规学校,我的第一个梦已经实现。

  问:你接下来的梦是什么?还面临哪些困难?

  张平宜:第二个梦是把初中建起来,目前还在奋战中,因为一直要不到老师。两年前政府出资盖了3栋楼,只要有老师就能开课,如果今年9月再要不到老师,校舍又要空一年,现在我仍在为这个事发愁。

  小学生毕业后,有些孩子不再读书,有些走很远的路去其他地方上初中,经常被打被骂“癞子娃”,因为基础不好又受欺负,好多孩子中途辍学,老师还说他们“人格有问题”。如果有专门的学校提供给他们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我想就不会这样。在我们小学,上学晚、年龄大、基础差的学生不会遭到歧视,大家在一起快乐学习。

  问:为让孩子完成学业,你常要“抢孩子”?

  张平宜:这也是我最大的困扰。当地结婚年龄早,不少人十五六岁就结婚生子。一些父母觉得上学没用,叫子女回家干活或出去赚钱。现在村里有了电视,诱惑比以前多,一些学生看到在外打工回来的人穿漂亮衣服,很羡慕,也想退学打工。

  每少一个孩子,我就像一个逼孩子上学的“恶婆娘”,冲到家里要求他回来上课。我会给孩子父母讲道理,希望他们看远一点。我认为,读书是种天分,并非人人适合,但每个人都应享受义务教育,具备基础素养,这9年里学到的东西,能让孩子的后30年过得更有尊严。

  问:你希望孩子们在学校学到什么?

  张平宜:学校重视品格教育,每个孩子都要背《弟子规》,我希望他们有最基本的礼貌和素养。我不会对孩子说“读书是你的一切”,而想让他们在这里感受到温暖和爱。孩子们喜欢唱歌跳舞,总是抢着拍照,冲镜头微笑,很少自卑和害怕。

  因为自然条件限制,麻风村有长期养成的陋习。刚开始,我只要一接近孩子,身上立马会被跳蚤咬出几十个包,大部分孩子都不穿内裤。为改变他们的卫生习惯,学校给每个住校生发了两条内裤,规定他们每天刷牙洗脸、每周洗一次澡、饭前洗手并检查指甲等,着重培养孩子的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意识,另外还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结婚。

  问:怎么帮助毕业的孩子融入社会?

  张平宜:这是我的第三个梦,也是最终希望,就是孩子们能走进普通人群,自食其力,成为一个有竞争力,对社会有用的人。因为其他地方很难接收他们,所以我让第一批初中毕业生进入我弟弟在青岛开设的工厂,开创半工半读模式,继续“职训教育”。

  这批孩子一共26个,按我严格制定的计划工作和学习,主要学英语、计算机等实用基础课程,另外也可选学国际贸易、会计等进阶课程。在厂里,他们不隐瞒身份,有工人看他们不顺眼,打架事件时有发生,他们对生活也有不适应和迷茫。我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还给他们上电影课、舞蹈课,毕业舞会上我们还一起跳伦巴。

  两年里有孩子中途走掉,最后11个人毕业,签约成为正式职工,做得好的一个月已能拿到4000元工资,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我一直觉得人生是精彩的,特别希望这些孩子快快乐乐过一生。

  这份工作不会那么快停止,因为麻风病人仍受到歧视,社会的基本认知和常识仍需建构。我希望麻风村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回到社会,过幸福生活。

  问:这些年当地政府在麻风村做了哪些工作?

  张平宜:我们建成国内麻风村第一所正规学校后,引起不少媒体关注,社会舆论也促使当地政府将更多关爱的眼光投向麻风村。最让我高兴的事是,2005年凉山地区的麻风村告别 “幽灵村”的历史,成为正式的行政村,人口普查也第一次走进村子,孩子们终于能申请户口,有了身份。

  2007年国家投入扶贫资金,当地政府在村里修水泥路、做引水工程、修缮房屋、给村民增加补助,并建学生餐厅,盖中学校舍,这些都让村民生活得到改善。

  问:在麻风村大家怎么看你?

  张平宜:麻风村的长辈会觉得“张阿姨是个疯子,一个凶巴巴的女人”,因为我常到村民家里“抢孩子”,一激动就脾气不好,其实我很想温柔一些。对孩子们来说,我是老师又是妈妈,也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我是个很笨的女人,遇到问题只会用最笨的方法。这一路上,我陪在孩子们身边看着他们长大,感情越深,越能看到他们最难的地方,会舍不得离开,只有陪他们一起走才踏实。

  问:长期近距离接触麻风病人,你不担心被传染吗?

  张平宜:会担心,每年我大概有一半时间在大陆,先生是个医生,他对我说“你胆子真大”。其实我也害怕,我是个爱美的人,而且怕得病,有时在村里被跳蚤、蚊子咬,或出湿疹,心里会紧张。但我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能克服内心的恐惧。

  95%的人对麻风病天生免疫,得病并不容易,长期接触正在发病的病人得病率才会高一些,且以儿童患病较多,我去麻风村时已经老大不小了(笑)。

  问:家人没有反对你做的事情?

  张平宜:之所以那么多年能坚持下来,和家人的支持分不开。以前我是个千金大小姐,除做记者外什么都不会,现在我一个人就能给学校几百个孩子做饭,丈夫惊讶于我的变化,尤其是变得简朴、能吃苦,所以他很支持。

  我也带自己的孩子去麻风村,我想这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小儿子小学3年级第一次去那里,背了一袋恐龙玩具,教麻风村的孩子认识各种恐龙。现在两个儿子每年都会去做义工,我希望他们能学会与人交流,在爱自己的同时也懂得爱别人。

  问:想过从这份工作中“退休”吗?

  张平宜:有啊。现在整个人已经不再绷那么紧,会找朋友出来聊聊天,喝喝下午茶,会想把过去十几年的岁月追回来,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过个人生活。

  但这份工作不会那么快停止,因为麻风病人仍受到歧视,社会的基本认知和常识仍需建构。我希望,麻风村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的隔离,回到社会,结婚生子,过上自己的幸福生活,让麻风村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关键词

  麻风病

  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容易导致颜面手足伤残。一般情况下,潜伏期长达数年,是一种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疾病。现代医疗条件下,麻风病已可通过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上世纪50年代以前,因没有有效预防和治疗的措施,麻风病被视为不治之症。1957年,中国政府提出“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政策,除在各城市设立麻风防治院外,同时在发病率较高的农村建立治疗和生产相结合的麻风村,对麻风病人作集中收容。

  资料显示,国内有800个左右的麻风村。因地处偏僻,长期与世隔绝,再加上个别人员的误解和歧视,这些麻风村的孩子较难进入正规学校上学。

相关阅读
  • 4人喝奶茶后胃肠道细菌感染 商家否认有责拒赔
  • 专家称1包方便面钠含量等于10.9克盐
  • 4种“吹牛”保健食品遭查处
  • 方便面和冻虾仁都是辐照食品? 通常不标明
  • 曝没开瓶可乐漂蒜皮 厂家表示"有待检测"
  • “唯怡”牌天然花生乳饮品欺骗消费者被查处!
  • 江中健胃消食片被曝劣药 抽检质量不合格
  • 王老吉:不标注适宜人群 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 上一篇:每日摸胸200次可增强免疫力
      下一篇:女人应该几天洗一次头发? 中西医不同的建议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