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功能性胃肠病已越来越常见。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的柯美云教授介绍:“在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约一半以上有功能性胃肠病的表现,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
柯教授介绍:“人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就有数百个菌种,正常肠道菌群具备多种生理功能,例如生物、化学和免疫的屏障作用,稳定环境、抵抗衰老、拮抗肿瘤等。如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将打破这些正常的生理功能;功能性胃肠病,尤其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胀常伴有肠道菌群失调,患者胃肠健康受损,同时焦虑、抑郁等精神压力也随之而来。”
功能性胃肠病可表现为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但去医院就诊却查不出器质性疾病。“在门诊工作中,常遇到患者在诊病过程中,接受过多种检查,仍查不出原因,但患者感到胃肠不适,有的患者受严重便秘的困扰,常出现焦虑抑郁状态。”柯教授表示,“功能性胃肠病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花费巨大。”
柯美云教授表示,“目前对于功能性胃肠病治疗原则有两点应引起注意:一是减少对肠道的刺激,二是改善肠道内环境,包括改善肠道菌群失调。近年来应用益生菌治疗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已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国内外临床试验不断证实,通过益生菌酸奶的摄入可以有效改善胃肠不适等症状,其中含有B益畅菌的酸奶已经被证实其对肠易激综合征人群、便秘人群的胃肠道改善效果明显。”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杨月欣教授牵头的研究结果证实:含B益畅菌的益生菌酸奶对肠道传输缓慢的中国人群效果明显。每日饮用1~2杯含“B益畅菌”的酸奶,连续饮用2周,可以缩短老年人和女性的肠道传输时间,明显改善便秘症状。
在分享这些临床试验结果的同时,杨月欣教授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酸奶都具有改善胃肠道健康的特点。只有被临床研究证实的,才能证明其有效性,也才能切实起到改善
作用。”国际上对益生菌有明确并公认的定义,即只有活的、有足够数量并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菌种才能称之为益生菌;如果声称酸奶中的菌种是益生菌,首先必须有临床试验证明。今后对添加益生菌的酸奶生产应更加科学、更加严谨和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