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27日,附院成功完成了山东省首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填补了山东省在心脏移植领域的空白,是附院医疗、科研工作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这一成果为我省其他方法不能治疗的心脏疾病的救治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实现了省内心脏外科专家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
心脏移植是目前医学技术上要求最高,投入最多,风险大,最难以成功的一项系统工程,国内外心脏外科专家几十年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异常艰苦的研究和探索,亚洲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截止1999年,中国大陆完成心脏移植术不足40例。我省是一个经济大省和沿海省份,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但有些医疗技术的开展与我省经济发展的地位不够相称,与先进的省市相比,心脏移植还是个空白。
附院领导一班人一致认为有责任通过开展手术在实践中锻炼队伍, 而且有信心和实力完成这项要求高、风险大的心脏移植手术,尽快填补我省在这个领域的空白。因为通过广大职工几十年来不懈地努力,医院基础建设、设备配置、技术队伍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手术室及病房设施设备先进,特别是医院具有净化标准达到百级的手术室,而且医院党政领导认识一致,组织领导严谨认真,对心脏外科专业熟悉,已经达到了国外专家对心脏移植工作的五项基本要求,即有效的组织机构;现代化的交通及通讯工具;完备的免疫试验室;技术一流的手术专家;具有长期免疫治疗规划能力。
患者侯明义,市中区人,术前患病8年之久,心脏两侧扩大,是所供心脏的四倍左右,心房纤颤,影像检查,二、三尖瓣返流,心电图显示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心悸胸闷不能胜任任何体力活动,肝、肾等器官也因服药等因素受到严重损伤,病人四肢浮肿,腹腔出现大量腹水,病情加重,生活受到严重制约,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经一百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和保障人员连续十多小时的通力协作和精心操作,手术获得成功,术后各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面队患者一系列比较复杂的并发症,准确处置,及时应对,使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心功能稳定,肝、肾 等重要器官功能恢复良好。四年来,病人恢复情况良好,已完全恢复为健康人,现已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并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国内心脏外科专家认为,附院开展的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说明医院在处理复杂疑难病人方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设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001年9月,附院“双腔法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被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

图为侯明义在医院草坪前
侯明义,男,27岁,山东省济宁市人。 因扩张性心肌病于1999年5月27日在山东济宁医学院附院成功地做了山东省首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手术主刀为陈忠堂教授、宋惠民教授、武广华教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