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手术病人的护理技术含量很高,各种护理的操作都有一定的标准和技巧,只有经过专门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护士才能不折不扣地完成。市区一位92岁的老太太,股骨颈骨折,一动不能动,在家躺了三天不吃不喝,被家人抬到医院。眼看着老太太脚后跟都起了褥疮,重男孙女一大帮却个个束手无策,这里的护士知道怎样护理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她们使用便盆为老太太接大小便,给老太太翻身擦洗身体,而让老人感觉不到疼痛。在精心护理下老太太不仅恢复了进食,还积极配合大夫成功完成了股骨头置换,出院时就能下地走路了,这位古稀老人和儿孙对护士们真是感激不尽。
其实,实施生活护理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通过与病人的密切接触随时掌握和监护病人的病情。一位多发性骨折的病人入院,护士在给他接小便时发现血中带红,疑是血尿,立刻报告大夫,及时诊断出是膀胱损伤,给予施救。还有一位患者,突然发烧38度,通过护理发现病人尿液呈深褐色,判断是胆红素尿,马上汇报医生组织肝胆外科会诊,诊断是急性胆管炎,立刻给予治疗,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
回头看看,当初我们不敢相信济医附院骨关节科能够将手术后病人又脏又繁杂的生活护理纳入日常的护理工作,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人性化护理,是由于我们只看到了当前 “病人看病难”,“大夫脸难看”的医疗市场现象和医患关系的现状,而没有看到济医附院和张中南教授力求改进的决心,在他们的倡导下,济医附院骨关节科的全体医护人员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再一次为白衣天使的称号争光添彩,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和尊重。让我们用这迟来的喝彩为他们助威、加油,祝愿他们在这条可喜的探索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踏实。
济医附院是个新人新事儿辈出的地方,骨关节科里发生的新生事物是他们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践行“心中有病人,脚下无难事”诺言的又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在那里,无论是在关节外科治疗技术上的突破,还是病人切身感受到的无痛治疗和人性化护理,都折射出他们在关爱病人,改进服务上所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努力。“仁者爱人”,这一孔老夫子千百年来呼唤的人间大爱,今天在他们身上重放光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