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2月16日消息(通讯员 宋黎胜)儿女孙辈离杭回家,年近七旬的老太太一连两天躺在床上饭茶不思、暗自落泪,心理医生认为她是患了“节后分离焦虑症”。
孩子们走了,心里像掏空般难受
家住杭州城北某小区的赵老太太,几年前老伴就去世了,两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人性格内向,又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平时喜欢独自呆在家里。1月中旬,赵老太太一反常态,笑容满面忙进忙出,,逢人就说今年子女们都要回杭过年,并准备了好多年货。
过年时,一家团聚,老人特别高兴。“整天乐呵呵的,忙里忙外像用不完劲似的,儿女想插把手帮个忙她都不让。但表姐表哥要走的前一两天,老人情绪明显发生变化,有时还流泪……”老人的外甥说。
今日一早,老人外甥打电话邀她元宵节一起看花灯,电话中老人声音很微弱,恐其生病了就到家中探望,才知道她已在床上躺了两天,除了喝点水几乎没吃什么东西,枕巾被泪水湿一大片。看她情绪不大对头,便带着她到医院看心理门诊。
对着医生,赵老太太缓缓说“一年也就见一两次面,总算盼回来了,但没几天孩子们又走了,我这心里像掏空一样难受……”
大家关心也要自我调节
为啥节假日后老人情绪会明显不佳?浙江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谭云飞硕士分析称,这属于“节后分离焦虑症”,与节后子女相继离开有关。节日中老人儿孙绕膝,心情舒畅,即使已患有轻度抑郁症也会有所缓解;节日过后,儿孙都回了自己家,老人又恢复平时冷清的生活,由于反差较大,抑郁情绪容易加重。
儿女们开始工作或者成家立业后,尤其是不与子女生活在起的老人,他们很多都是只有春节等几个节日才能和儿女团聚。因此,临近春节时,他们会把一年的期盼集中在那几天,等儿女们回来后,满足天伦之乐。然而,团聚几天后,儿女们要回到工作单位,开始自己的生活了。
老人的情感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自然会产生不良情绪,表现为精神差、没有趣味、食欲降低、失眠等,尤其是独守空巢的老人。同时不良情绪严重,抵抗力随之减弱,疾病也会乘虚而入。
谭云飞指出,现如今,老年人尤其是城市老年人来说,他们大多不需要更多的物质享受,他们最大的需求就是情感的需求,他们希望儿女陪在身边,得到更多的爱和关怀。所以,因客观原因不能常回家的子女,应经常打电话与老人聊天,逐渐转移老人们的注意力。
而老年人也千万不能封闭自己,或过多地依赖别人的照顾,要自我调节,积极面对生活,在自己身体等情况允许的范围内多培养些兴趣爱好,营造生活乐趣,如平时可以走出家门找老朋友、老邻居聊聊天、解解闷等。如无法自我调适或调适后效果不佳,老人应早日去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