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相关新闻:
青海肺鼠疫确诊3例死亡 疫源周边已封控
现九例患者继续在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其中,一例患者病情危重,一例患者较重,其余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国家临床医学专家和省内临床医学专家继续进行医疗救治。
由国家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副主任梁万年率领的专家小组目前正在疫区现场,进行野外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对确诊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治疗、跟踪管理;兴海县子科滩镇及周边地区已被依法封控,确诊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观察。
七月三十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子科滩镇发现疑似鼠疫疫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专家确认为肺鼠疫。确诊的十二例中,首例死亡的是一名三十二岁的男性牧民。现九例患者继续在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病情稳定。
专家提醒,凡今年七月十六日后曾到过疫源地的人员,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迅速到当地疾控机构就诊。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中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如不及时治疗具有极高的病死率,俗称“黑死病”。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可通过病人雾化飞沫传染他人。
有资料显示,此次疫情是青海省近十年来出现的第三次疫情,二00一年五月十七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河北乡赛羊村二十九岁的藏族青年努日桑,因剥自毙的野狐狸皮时被跳蚤叮咬而感染。二00四年十月三日,海西蒙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的一名中年汉族男子,因剥食旱獭肉而感染鼠疫。这两起疫情都被迅速有效控制,未造成大规模流行。
兴海县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全县六点七万人。发生疫情的子科滩镇人口居住分散,死亡病人均为当地牧民,确诊患者多为死者亲属。
据知,青海省卫生厅为当地群众紧急印发十万份鼠防科普材料。
青海省卫生厅刚刚发布的信息称,截至今天(三日)二十时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已确诊肺鼠疫病例十二例,增加一例死亡, 使死亡病人增加到三例。青海省已对疫源地依法进行封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当地物资保障充足,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相关疾病常识:肺鼠疫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啮齿动物中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疫鼠、疫蚤传染人,造成人间的鼠疫。本病起病急剧,病情严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肺鼠疫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原发性肺鼠疫: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道感染特有症状。发病急剧,恶寒、高热达39~41℃、脉细速、呼吸急促,病人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病初干咳,继之咳嗽频数,稀薄泡沫样痰,痰中混血或纯血痰。继发性肺鼠疫:有原发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症状,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随之咳出稀薄泡沫样血痰。
临床上以急性淋巴结炎最常见,其次是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和皮肤型鼠疫潜伏期短,一般3~5 天。原发性肺鼠疫为数小时到3天,起病急,高热伴畏寒、寒战,全身毒素症状,淋巴结肿大,可有呕吐、腹泻、肝脾肿大及出血表现。肺鼠疫多由腺鼠疫血行播散引起,少数为原发性吸入性肺鼠疫。咳痰为脓血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发绀。肺部体征少,可有少量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体征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为本病之特征,如抢救不及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多死于休克及呼吸衰竭。因病死后全身皮肤呈黑紫色,故有“黑色病”之称。
若不及时有效治疗,病人多在2~3天内死亡。
肺鼠疫的传播及预防:
传播途径:肺鼠疫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肺鼠疫预防:灭鼠灭蚤,预防动物间鼠疫,隔离鼠疫病例,预防传播。
疑似病人均应报告疫情,肺鼠疫须严格呼吸道隔离至痰菌阴性,控制鼠间鼠疫。灭蚤以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防护。疫区居留者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2周前接种菌苗,有效期1 年,接触病人者可用药物预防。链霉素每天1g肌注,或磺胺嘧啶4g/d 分,4 次口服。
肺鼠疫用药建议:链霉素 四环素 氯霉素
肺鼠疫的治疗:
本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传染性强。必须早发现,早诊断,隔离,早治疗。
1、消毒隔离 严格隔离,病室灭鼠、灭蚤。彻底消毒病人排泄物。医护人员有严密的自身防护措施。
2、病原治疗 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传统常用药物包括链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链霉素是首选药物,成人剂量每天30mg/kg,分2 次肌注或首剂1g肌注,后改为0。5g,1 次/6h。严重病例首次1g,后改为0。5g,1 次/4h,病情好转后改为1 次/6h,疗程10 天左右。氯霉素每天60mg/kg,分4次口服或静滴,疗程同上。目前最有效的抗生素为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单一药物有效。
3、对症支持
急性期绝对卧床,足量补液以利于毒素排出。补液、输血或血浆。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者应予以吸氧,纠正休克。淋巴结肿大在局部应用5%鱼石脂乙醇外用,脓肿形成可切开引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