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疗法”实际是在暴力惩罚网瘾少年
日前,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发布《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对近期各地出现的“网瘾电击疗法”做出暂不宜应用于临床的研究结论,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该项治疗。
2006年,山东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杨永信开始使用自己独创的模式对网络成瘾少年实施行为矫正治疗,至今已为3000余例网瘾少年实施治疗。然而,治疗中所经常使用的“醒脑电击疗法”因会对网瘾少年造成身心的极大痛苦而引发激烈争议。
“醒脑电击疗法”实际是暴力惩罚手段
出场专家 沈家宏
沈家宏,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心理学教授,广州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共青团广州市青少年网瘾戒除基地主任。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广东中医药大学课座教授,从事精神科临床二十余年,擅长各类神经症及婚姻或家庭问题,儿童网络成瘾问题,儿童品行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的心理治疗。
广州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青少年网瘾戒除基地沈家宏主任认为,卫生部及时叫停“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是非常正确的,因为电击疗法本是在精神科临床中应用于重型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方法,而在此用于治疗网瘾,实际上是采取电击的方式,使得网瘾青少年遭受身体上的极大痛苦,以对青少年这种成瘾行为做出的一种惩罚方式,而非真正的治疗手段。使用电击进行惩罚本身就是一种暴力,这与传统的父母采取打骂孩子,迫使孩子放弃不良习惯的粗暴行为可谓是如出一辙,“然而,有几个孩子是靠打、骂能把网络成瘾打好的呢?”沈主任提醒,简单粗暴的方法,对解决网络成瘾是没有帮助的,更有可能适得其反。
我们该怎样正确看待“网瘾”
一般家长在孩子上网成瘾后,总是认为这是孩子不学好,道德品质变化的表现。如果孩子屡教不改,家长甚至会对孩子产生一种憎恶的情绪,认为孩子已经变成一个“坏孩子”。然而很多家长却没有想过,青少年之所以会沉迷于网络,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受的如学业、家庭等压力得不到适当方式的疏导,转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寻求逃避途径,将网络游戏作为了一种释放压力的工具。如果家长简单采地取暴力的方式迫使孩子放弃这一压力宣泄的途径,最终只能使得孩子遭受的压力更为巨大。
“如果世界上没有网络、没有游戏,这些成瘾的孩子会去做什么?”沈主任问道。当孩子们失去了这一释放压力的途径,他们很有可能去寻求其他的自我破坏的方式解决问题,如犯罪的方式、自杀的方式等等。因而,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孩子们之所以上网成瘾,根本在于他们希望能够将自身遭受的压力释放出去。
如何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针对这些青少年,最根本最有效的戒除网瘾的方式是减缓孩子们的压力,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以使得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心理压力都能得到正确的疏导与合理的释放,只有如此,孩子们才不会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以寻求虚幻的心理安慰。
话虽如此,然而有多少家长能够了解孩子所遭受的压力来自何方?沈主任指出,如今孩子们所受到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业压力,家长的期待、沉重的课业、升学考试的激烈竞争等等,是孩子学业压力的主要因素;二是亲子关系带来的压力,如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采取强制、暴力手段,忽视孩子自身意愿,或者因为工作忙碌等原因,忽视对孩子的关心、教育,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伤害;三是父母婚姻关系带来的压力,如果父母长期不合,吵架甚至离婚,这无形中都会给孩子内心带来很大压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