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豆角,要比去年起码多出500斤。”6月8日,胡集镇张巍庄村农民张庆安说起大棚蔬菜收成,兴奋溢于言表,“科学种田与传统种田就是不一样,同样的种苗,不同的种植方式,成本比以前低,产量却提高了。”张庆安告诉笔者,这种菜的好法子他是从村里的“农村书屋”里学来的。现在,他已经习惯于利用农闲、晚上的时间到村里的“农村书屋”里待上几个小时,翻阅一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书籍,“农家书屋”给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致富视野。在该镇,和张庆安一样去农家书屋学习的农民还有很多。
近年来,胡集镇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建设新型模式,全镇按照“政府规划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根据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全镇77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远程教育接收站,为10余个村建设了“农村书屋”、报刊专栏等群众欢迎的“加油站”。目前,每个“农村书屋”的藏书量均在1000册以上,图书内容涵盖农村种养技术、法律法规、科普知识等适合农民需求、与农民生产息息相关的实用知识,保证全镇群众都能够得到最新的生产信息和种养管理信息。广大农民在农闲季节、茶余饭后纷纷来到书屋里“淘金”,寻求致富信息,很多人通过读书看报竞相搞起了特色种植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农家书屋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导航台”。(刘怀谦 尚卓莹 高琪)
王连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