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共产党员,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绩,在矿井安全生产的最前线、在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冲锋陷阵,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平凡朴实的行动,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业绩,让职工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厚重和内涵。“七一前夕”,兖矿集团兴隆庄矿共产党员怀着对党的热爱和忠诚,向党旗敬一个标准的军礼——
马加力:好马自奋蹄
“担责任、讲奉献是党员的天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煤矿基层党员干部,就是要保障职工安全,保障工程质量和原煤产量,把自身融入到推进矿井发展的洪流中去”。这是兴隆庄矿综采一队队长马加力的座右铭。语言朴实,践行不易。
今年40出头的马加力,1990年技校毕业后干上了采煤工,凭着扎实肯干和聪明好学,一步步成长为副班长、班长,在班组长岗位上他大胆管理,勇于革新,把自己提升到“全国十佳班组长”的行列中,之后又连续迈上几个台阶,由党支部副书记直到600万吨采煤队队长。他先后历经5318、1308、10302等26个工作面,利用科技创新弥补恶劣环境带来的安全不利因素,带头开发研制了多项重大科技成果,成为了一名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党员先锋带头人。
特别是在10302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这个工作面面临着六大困难:第一次采用普通支架进行大仰角17°沿夹矸开采;第一次多阶段边采边撤;第一次老巷断层交叉作业、克服易碎顶板;第一次泵站、移动变电站分离;第一次采用皮带六驱变频两级运输;第一次面对五项困难集中于一个工作面。复杂的条件、恶劣的环境更加坚定了他当好队长的信心和决心。接到任务后,一头扎进了工作面现场,和技术人员、业务骨干一起研究工艺,编写作业规程、请教同行、咨询专家,找出症结、制定方案、现场实施、整改落实。不知疲倦的他,日夜盯靠在现场,哪里出现了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直到问题解决,终于扭转了10302工作面重复冒顶、过五条断层同时存在的断层带、两次对接同时过多条纵横交错的老巷和穿层老巷的不利局面,圆满完成了安全生产任务,创出了班产6000吨、日产1万8千吨、月产46.5万吨的原煤产量新突破,为实现集团公司“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付出了不懈努力。
符福存:践行责任与忠诚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一名党员,我的理想和志向没有变,我对党的忠诚没有变。”
白净、单薄、儒雅,是兴隆庄矿选煤厂总工程师符福存给人的“标准”印象,就是这样一个人挑起了矿井煤炭洗选加工利用的重担,践行着一名党员的责任与忠诚。
煤炭洗选加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选煤厂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符福存时刻放不下的心事。每当现场出现异常,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他总是第一个赶到厂房,和技术人员一道指挥、协调,直到问题解决。有人问他,你这么干到底为的啥?他说:“选煤厂是矿井生产的咽喉,设备多,战线长,工艺复杂。作为一名技术负责人,推进科技创新,加强自主研发,用技术解决问题,才能提高竞争力。”
在工作中,他积极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围绕安全生产、产品质量、产品结构优化和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扎实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完成的科技项目“兴隆庄煤矿高效洁净洗选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超声波浓度计”、“斗式提升机自动采样机”两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创新实施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点检自动化系统”,对生产系统关键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大幅降低了故障率,促进了安全生产,该项目经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1年组织实施了大跨度钢结构精煤上仓皮带走廊加固防腐工程,突破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消除了安全生产重大隐患。选煤厂入洗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了翻番,精煤总量、产品结构优化等主要指标均列公司第一名,产品质量连续六年实现“零投诉”,成为“兖矿煤”国际知名品牌的主要支撑点。
何雨生:冲锋在前不言悔
作为80后的一名党员,作为新生代的力量,兴隆庄矿综掘二队队长何雨生对共产党员的理解也开始逐渐清晰:“2008年6月,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我的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知识型、技能型的党员,我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聪明才干,带动全队干部职工全力以赴维护矿井的安全发展,为党旗增辉,为党员添彩。”
“喊得响不如干得实,只有自己带头干,才有号召力,才能带好队伍。”这是何雨生始终坚持的信念。2010年末,综掘二队队承担了兴隆庄矿矸石填充试验工作,为确保充填效果,他天天深入现场,经常连轴转,上完白班,又连上夜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着队里的每一名干部职工,经过反复模拟试验,测算出了抛矸皮带的最佳运行速度和抛矸角度,通过对抛矸机的有效改进,填充速度和效果明显提高,2011年充填巷道1077米,累计充填矸石约22054m3,巷道工程优良率保持了100%动态达标,为矿井推广应用矸石填充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创新实施“四到位”精细化管理,完善“三严”制度建设,推行班长、老师“2+1”新工人安全帮教负责制,完善隐患排查奖励制度、“三违”查处帮教制度等,进一步夯实了安全基础。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坚持“三上墙,三公开”制度,及时把区队重大事项向全队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监督,听取职工意见。坚持定期走访困难职工家庭,及时了解困难职工所需。先后组织为困难职工捐款4次,共5.8万元,其个人捐款近5千元,解决了困难职工家庭的燃眉之急,和谐共建共享氛围日益浓厚。(谢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