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日前首次公布的安全自我药疗、止痛类非处方药认知度调查结果显示,公众自我用药状况令人担忧:约有70%的家庭存在自我用药不当的问题,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2%—32%;近七成消费者在疼痛来袭时选择自行到药店购买止痛药;近半数消费者不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超过六成的消费者在自行购买止痛药时忽略带有OTC(非处方药)标志的药品。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白慧良呼吁:应尽快向广大消费者普及自我用药知识,提高安全自我药疗水平。可是,仅凭向公众普及相关的医药知识,就能让广大公众提高自我药疗水平,从而从根本上减少、杜绝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吗?
考虑到药物使用知识本身具有专业性强、专业术语多、外行不易懂等特点,向广大公众普及自我用药知识,提高安全自我药疗水平,显然是一项非常需要耐心和时间的艰巨工作,而且未必就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公共医疗也是问题多多,各类医疗机构及医生们正面临着不小的公众信任危机。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不少公众轻易不愿到医院就医,而是抱着小病自己买药治,实在扛不住才去医院看病的消极心态。当患者在缺乏医生用药指导的情况下到药店购药自疗,药店能否对药品合法销售和管理对合理用药而言就至关重要。然而,尽管相关的法规早已经明文规定抗生素等处方药需要凭医生的处方购买,但是消费者通常是没有处方也可以轻易购买到处方药。
所以,说到底,加强对药物的各种销售渠道监管,尽快解决困扰公众日久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纠正医疗行业中各种不正常的现象,才是根本解决途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