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定位手机,我们可以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定点定位,构建起一道无形的“电子墙”,还可以随时向矫正人员群发重要通知和普及法律常识教育。真是我们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好助手啊!”司马司法所负责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刘仰军如是说。
自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开通使用以来,司马司法所创新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积极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管理效率,利用平台的GPS卫星定位,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实时动态监控,推进了社区矫正从“人防”向“技防”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各类矫正人员的管理从静态到动态的成功转化,一方面增强了社区矫正监管工作的科技水平,有效保障了对矫正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更缓解了矫正工作人力资源不足、任务繁重的问题。
司马司法所为14名社区矫正对象配备了定位手机,并要求其必须随身携带定位手机,每天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确保手机通话畅通,做到不得人机分离、手机出借或转让他人,未经批准不擅自离开规定的活动区域或进入判决书命令禁止的场所,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时动态监控。管理人员可随时对矫正对象进行定位,一旦矫正对象活动区域超出电子围墙,该系统就会向矫正对象手机发出警示告知,提醒他们,系统也会发送信息给管理手机,告知矫正对象越界情况,能及时查找到服刑人员行踪。同时管理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还可通过短信群发功能增强短信互动,提高工作效率。管理人员通过短信向社区服刑人员发送公益劳动、集中学习等各类信息,进行集中思想教育;社区服刑人员也可以用短信进行思想汇报,方便工作人员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帮扶,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这一举措,方便了司法所工作人员与矫正对象的日常沟通,极大地缓解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大大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杜绝了漏管、脱管等现象。(杨艳丽)
莫 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