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批评者则指出,房地产企业重金投资足球有三大弊端值得警惕:动机不纯,追求短期广告效应,达到目的后可能抽身而退;房地产本身是一个泡沫巨大的行业,其泡沫效应可能会转移到足球领域;不熟悉职业足球发展规律,缺乏职业意识和规范,缺乏专业人才。
刘清早等专家表示,中国足球已经探底,中国职业足球要想完成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先锋军”的历史使命,必须借鉴欧美足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体育产业和职业足球的发展规律出发,不断完善职业俱乐部准入、足球管理体制、职业联赛运行机制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挤压泡沫和虚火,提高自我造血功能,使职业足球逐步向着理性、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新华社特稿
◆ 相关评论
疯狂的地产无序的足球
一个联赛中,有几家房地产投资的俱乐部并不奇怪,但如果一个联赛中,俱乐部投资者大多数是房地产业的获益者,那就很奇怪了。偏偏中国的联赛就是这样。但一个充斥着房地产商的联赛,必须面对、也很难回答至少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规避风险?中国的房地产业和银行息息相关,资金链条一断,多么庞大的企业帝国顿时灰飞烟灭。那时候的足球怎么办,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假设遭遇危机,一下房地产商破产的破产,紧缩的紧缩,联赛俱乐部必然被抛弃。
第二,如何完善进入制度?从记者的调查中发现,房地产投资足球的资本,往往是从当地城市各方面的“照顾”中来的。一旦项目完成,“照顾”结束,他们的热情还在否,难不成俱乐部要随着地产商的开发而到处流浪?
第三,如何避免默契?中国足球的假赌黑现象严重,已让国人深恶痛绝。但在一个行业内的投资者,显然会有更多的沟通,更多的利益交换和妥协。他们如何能确保自己的清白,确保拉帮结派现象不会发生?
不可否认的是,职业联赛是一种商业游戏,投资者需要追逐利润。但一个成熟的联赛,绝对不是投资者任意游戏的天堂,而是规则制约下的游戏。换句话说,不是谁想来就来,谁想走就走,谁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
但中国足球恰恰不搭理这个。从国企足球,到房地产足球,背后有一个隐藏的共同现象:中国足球发展毫无规划,也毫无约束力;一窝蜂地上马,一窝蜂地圈地,一窝蜂地肆无忌惮,一窝蜂地拔腿走人,然后剩下一个越来越糟糕的中国足球。
(新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