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批评者则指出,房地产企业重金投资足球有三大弊端值得警惕:动机不纯,追求短期广告效应,达到目的后可能抽身而退;房地产本身是一个泡沫巨大的行业,其泡沫效应可能会转移到足球领域;不熟悉职业足球发展规律,缺乏职业意识和规范,缺乏专业人才。
有业内人士表示,按照常理投资方应该收缩资金,挤压泡沫,帮助中国足球回归理性重建秩序,但房地产企业却大肆砸钱,不仅有悖足球发展规律,也抬高了足球俱乐部运行成本。“房地产企业搞足球和体育不是好事”,长期从事体育产业和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易剑东表示,一是足球不是房地产企业的擅长行业,二是明明知道不挣钱,为什么要搞?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认为,从职业联赛发展规律来看,一个职业联赛要保持健康发展,可以亏损,但俱乐部必须从市场上挣到70%的钱,如果长期低于这个标准,俱乐部一定会出问题。目前,一个中超俱乐部一年的成本至少四五千万元,而赢利能力又十分底下,相比之下泡沫过多,长期来看存在风险。
刘清早等专家表示,中国职业足球要想完成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先锋军”的历史使命,必须借鉴欧美足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体育产业和职业足球的发展规律出发,不断完善职业俱乐部准入、足球管理体制、职业联赛运行机制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使职业足球逐步向着理性、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