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归来了杨鬼子
李宏文
杨晨与莱比锡大学运动科学系国际教练培训部主任费尔德曼博士合影,他手里拿着的是德国足协颁发给他的国际教练A级证书。图片由杨晨提供
晶报记者 李宏文
从今年初奔赴德国参加教练员培训至今,杨晨一直远离人们的视野。日前,刚刚从德国返回北京家中的“中国杨”,与晶报记者畅谈了他在德国为期近半年“留学”生涯的感受,以及临回国时对蒿俊闵的几点私人叮嘱。
谈留学
中国“独苗”,国际A级
晶报:退役后在江苏舜天干得好好的,怎么突然间冒出了去德国学习的想法?
杨晨:去年一年在舜天跟着裴恩才指导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我这样一个“一年级”教练员来说,是一段非常难得的经历。其实去德国学习,完全是出于一个偶然的机遇——当时国家体育总局分配给中国足协一个去德国莱比锡大学进修的机会,而且要求是40岁以下的教练员,所以足协就推荐我去了。
晶报:提起德国的体育院校,人们似乎只知道科隆体院,那里号称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体育大学……
杨晨:莱比锡大学在德国东部,就是原来的东德,她是一所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著名学校,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就是从那里出来的。大家知道,前东德的竞技体育在世界是出了名的,我所在的运动系,就是凭借运动理论和技术分析在德国首屈一指,而且她当年还担当着东德时期包括田径在内的很多竞技项目的科研中心。所以,在这里学习,“物有所值”。
晶报:在那里学了多久?收获怎么样?
杨晨:从2月底到7月29日结业,有5个月时间,随后,我又在德国多待了十几天,观摩德甲球队的赛季前备战。这五个月,主要研修了体育训练学、足球理论实践、运动教育学(包括体育医学和体育心理学),最后,获得了德国足协颁发的国际教练A级证书。
谈国足
学别人,不如先明确自己的风格
晶报:你在德国踢过五年球,这次又在那里学习,你认为,德国队之所以能在历次世界和洲际大赛中保持高水平和稳定的成绩,秘诀是什么?
杨晨:我记得以前就说过,德国足球没有荷兰人那样的战术体系,没有英国人的身体,没有西班牙人的灵巧和技术,也没有意大利人的天赋,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靠的是训练。无论是国家队、俱乐部队,甚至青少年队和业余队,他们的训练不仅科学,而且队员在执行的时候一丝不苟。当然,这一点也跟德国人的民族特性有关。
这次去德国学习,特别是亲自看了德国队世界杯前的训练以及比赛,感觉德国足球,特别是其国家队与上届世界杯时相比,有了不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技术更细腻,灵巧性的队员更加突出。我的授课老师也跟我们说,2008年欧洲杯西班牙队夺冠,对德国足球的触动很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向西班牙人的技术类型靠拢。但是这种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保持了德国足球原有身体、力量、机械式的整体后,融入更多的技术成分,吸收更多有技术特点的队员,从而使德国足球在以往的共性中糅合进了鲜明的特性。穆勒、厄齐尔这样既年轻又有技术的队员,都是这些年德国足坛在技术化风气下培养、锻炼和使用的人物。
晶报:中国足球这么多年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甚至在前一阵又传出了要学西班牙、学巴萨的观点……
杨晨:这种观点本没有错,就像好的东西谁都喜欢一样,但是我们首先要清楚我们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如果只考虑到学习别人的长处,而把自己的东西丢了,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我刚才说了,德国人很高傲吧,但是他们认识到西班牙足球的长处,在借鉴、学习的同时,还在继续保持着自己的优良传统。所以对于中国足球来说,要想立足于亚洲,要做的,首先是确立自己的风格。
谈世界杯
在德国“解剖”世界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