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5日体育专电 述评:申办世界杯不宜操之过急
新华社记者马邦杰
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战至高潮阶段,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免又被提及:中国何时申办世界杯?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具备举办世界杯的实力,但缺乏成功申办的资本。这些资本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实力大小并无必定接洽。还记得2000年亚洲杯的申办吗?中国输给了叙利亚。还记得1986年世界杯的申办吗?美国输给了墨西哥。当基辛格博士还在声情并茂地代表美国陈述时,墨西哥人已经开端庆祝成功。本来早在投票之前,墨西哥就知道他们赢了。超级大国美国又能如何?如果不通晓“潜规矩”,一样被愚弄。
美国当时已经完整具备举办世界杯的实力,但他们被迫先交了一份昂贵的学费,尔后又等了8年。
中国或许要等更长时间。缺乏畅通的人脉关系和脆弱的“足球外交”是我们申办的最大障碍。比如,在2018和2022年世界杯的申办中,英格兰和美国分辨有欧洲、北中美及加勒比地区足联撑腰,而亚足联却闹内耗,竟然有日本、韩国和卡塔尔三家提出申办。如果中国提出申办,就先必须说服这三个“亚洲兄弟”退出,借助全部亚足联的力量去争取选票。事实上,中国足球在亚足联都玩不转,又如何去游说那24名手握选票的国际足联执委?
申办世界杯往往是以各大洲足联为基础、缭绕24个执委进行的利益博弈。周围有一些经纪人、掮客等助阵,人数不多,大多彼此熟悉,除必不可少的勾心斗角外,也讲究君子协议、投桃报李等一些买卖原则。比如,申办2006年世界杯时,北中美及加勒比地区支撑过南非,那么南非下次就要投桃报李。要申办世界杯,就必须打进这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对中国来说,这需要大批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一切几乎要从零做起。
中国现在去申办世界杯?纯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们没有必要现在去交那笔少则四五千万、多则上亿美元的学费。学费是要交的,但不是现在。
另外,我们申办世界杯的重要目标何在?
赚钱和增加就业机会?西方有些专家专门考核过多届世界杯和欧锦赛,发明基本不能赢利,也增加不了多少实际就业机会。首先戳穿这个谎言的是一个名叫罗伯·巴德的美国经济学家,美国国会专门为此举办过听证会。又如南非世界杯,投资50多亿美元,收入49亿,其中75%却要交给国际足联。账面亏空约38亿!
进步足球程度?中国足球进步程度只能靠自我救赎。如果我们不能理顺内部体制,举办再多世界杯也无济于事。
证明中国的实力?这已无须证明。全世界都信任中国能举办一届像北京奥运会一样出色的世界杯。而举办世界杯的确能提升中国以及举办城市的国际认可度,带来一些无形资产。
让球迷开心?这点毫无疑问。西方国家举办世界杯等足球大赛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进步国民幸福指数,花钱买快活。但我们必需要考虑:13亿中国人中有多少球迷?有多少人支撑举办世界杯?有人网上留言:“脚踏实地地改良民生,搞好经济建设,进步国民生活保障程度,比搞什么杯都好。”中国申办和举办世界杯要倾听纳税人的看法,而不能只听布拉特和一些所谓专家的“忽悠”。
总而言之,中国具备举办世界杯的实力,但目前由于受限于内外诸多不成熟的主客观条件,我们申办世界杯还需要从长、从众计议。(完)2010/07/05 08:18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