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杨 足球评论员刘越
马拉多纳离开了,他最终没能带领阿根廷队复制1986年的光辉,反而惨败于老冤家德国队。没有人质疑球王的才干,然而,他是一个好教练吗?
战术失调自酿恶果
张杨:底本应当是一场火星撞地球的较量,竟然演变成了一场屠杀。马拉多纳到底在排兵布阵上犯了什么错误?
刘越:实际上,阿根廷队本来就有先本性的战术缺点。马拉多纳让阿根廷队打单后腰,马斯切拉诺周围没有协助保护的队员,他身前的攻击线进攻后很难快速回防,他身后的后卫线又不敢贸然突进。这样就容易造成两头重、中间轻的奇怪局面,中场当然无法得到把持。其实这些缺点前几场比赛都有体现,但由于对手不强,所以表现得不明显。
张杨:命门被对手发明,就应当及时调剂。但是马拉多纳似乎缺乏临场指挥的才能,迟迟不进行换人……
刘越:这的确让人困惑。按道理说,如果球队打不开局面,教练应当在下半场10分钟左右做出人员调剂。与德国的比赛,上半场后半段和下半场一开端,阿根廷队似乎控制了主动,离破门只差一步。马拉多纳此时可能迟疑了,感到进球只是时间问题,于是没有及时换人,导致局面随即陷入被动。
张杨:马拉多纳弃用坎比亚索、萨内蒂,让状态正佳的米利托坐在板凳上,这实在让人无法懂得。
刘越:马拉多纳是一个自负的人,固执己见。他选人一来要考虑平衡球队内人员关系,把持球队抵触;二来崇尚进攻,不爱好朴素无华的防守球员;三来球员要符合其个人爱好。如果坎比亚索能和马斯切拉诺组成双后腰,右路交给萨内蒂镇守,阿根廷队可能不会是这样的成果。
好球员未必好教练
张杨:当初阿根廷足协为何会选择马拉多纳来执教呢?
刘越:马拉多纳入主前,阿根廷队内比较混乱,帮派林立,一般人压不住。阿根廷足协盼望依附球王的威望来压住帮派,并配备了相应智囊团来辅佐他。但马拉多纳生性狂妄固执,教练组提的建议他能不能听,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克林斯曼当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他信任的勒夫负责具体工作,而马拉多纳似乎缺乏这么个副手。
张杨:有人批评马拉多纳只会在精力层面做文章,完整没有教练应有的战术素养。
刘越:其实,阿根廷队的战术大多是教练组制定的,马拉多纳更像一个领队。马拉多纳在做阿根廷队教练之前,执教经验非常少,而且战绩不佳。他虽然经常看球,但这和系统地学习战术理论是两码事。马拉多纳习惯依附天才的闪光来解决问题,但很显然,在整体化足球大行其道的今天,这点行不通。
张杨:好球员似乎就是成不了好教练,但瓜迪奥拉是个例外。
刘越:瓜迪奥拉是个特例,他一直在学习积累业务知识,并且一直在足球圈子中浸淫,同时有巴萨全部系统的帮助,他的成功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马拉多纳一度酗酒、吸毒,远离足球太久了,想要一举成功,很难。
球王需要更多懂得
张杨:队长马斯切拉诺公开表现,盼望马拉多纳留下持续执教,阿根廷《号角报》的调查显示,有54%的阿根廷球迷支撑马拉多纳留任。看来队员和球迷还是懂得马拉多纳的。
刘越:球员和球迷对于马拉多纳的确是崇拜和热爱,这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毕竟马拉多纳的球员时代太光辉了。但从理性角度来说,马拉多纳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成功的教练,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张杨:这次失利对马拉多纳的打击很大。因为世界杯的幻想,他一改往日颓废的生活状态,再次回到大众,的视野,带领球队走到现在,本身就是个奇迹。真盼望各界给予他多些时间和懂得。
刘越:的确是这样,马拉多纳就是为足球而生的。我个人比较担心马拉多纳,他本来状态很低迷低沉,正是因为足球、阿根廷队和世界杯,他才又恢复往日风采,回到足球的世界。这次的惨败的确对他打击很大,但盼望大家都能支撑他,帮他跨过这道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