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账:国足到时候 行不行?
任何一个国家举办世界杯,东道主球队如果成绩不佳,确定是一件为难的事。南非队这次虽然小组被淘汰,但毕竟有战平墨西哥队和克服法国队的成绩。中国球迷其实最担心的是,如果我们举办世界杯,中国队到时候在家门口丢人怎么办?
按照韦迪的说法,中国即便申办2026年世界杯成功,离现在也还有16年,“以中国足球现在的发展趋势,我们难道连这点信心都没有?”话确定是没错,如果方向正确,16年的时间可以发展一代甚至几代“黄金一代”。但问题是,中国足球目前有没有选择并且走上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我们是否已经有了一个10年哪怕只有5年的足球人才培养计划?
成本账:会不会 亏本赚吆喝?
举办世界杯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的大机会。但南非世界杯的经验却告诉我们,真正“发大财”的是国际足联;至于举办国,绝不能认为只要举办权到手,就只赚不赔了。
办世界杯,最大的投入就是要兴建足球场。有人或许会说,中国经过奥运会和历届全运会的洗礼,全国拥有的5万人以上运动场至少20座以上,绝对不成问题。但问题绝非这样简略。南非开普敦本来拥有可以容纳6万人的球场,但就因为国际足联一句“球场外风景不好”,只能再斥资5亿美元在郊区新建了“绿点”球场。16年后的中国球场,是否经得起国际足联所谓的“检验”?要知道,拥有高请求高标准德甲的德国,在举办2006年世界杯时,应国际足联请求,光重修足球场就花了40亿欧元。
目标账:我们为何 办世界杯?
南非前球星拉德贝曾说过:“南非应当感谢世界杯,可能不少人此前连南非在哪里都不知道。”确实,对于南非,世界杯是一个证明和展现自己的窗口和舞台,但对于如今的中国,这样的请求至少已不是那样的急切。
中国举办世界杯,绝不能把其视为一个“面子工程”,亏本赚吆喝,而是应当有切实的目标。最直接的是让宽大中国球迷和老百姓能在家门口看一次世界杯,然后是利用世界杯带动全部中国足球以及足球产业的发展,再通过合理的组织和调控,使得世界杯在经济上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进而再考虑其他方面的正面影响。
世界杯是一项可以促成多方“共赢”的世界级赛事,能够申办成功,确定是好事,但提前必定要算好账。如果我们的火候还没到,或者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过于宏大,那倒不如先冷静想一想再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