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结束了南非世界杯观摩之行。有消息称,感想颇深的韦迪在回国后表现:中国足协将正式向国家体育总局提交申请,申办2026年世界杯。
世界杯后中国足坛逝世水微澜,韦迪及时扔进了一颗重磅炸弹——中国可能申办2026年世界杯,激起全国高低潮水般的反应。目前看来,反对的声音似乎占上风。
作为中国足协的掌门,韦迪动念申办世界杯的初衷是:“举办世界杯为南非带来的宏大社会效益对我们的触动很大。”
毫无疑问,世界杯的成功举办给南非乃至全部非洲带去了光荣和尊严,博得了世界的认可,这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这是世界杯留给南非的最大遗产。
如果中国举办世界杯,会有哪些收获?
A 宏大的经济效益?难。欧洲有经济学家研究过最近几届世界杯和欧锦赛,发明基本不像外界宣传的那样产生宏大的经济效益,有些甚至产生负效益。“举办体育大赛赚钱”的神话早已不再。
增进举办城市的旅游、投资、餐饮业发展?也难。首先中国能举办世界杯比赛的确定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这些城市已经是中国经贸旅游、外商投资的大户,相比之下,世界杯给它们带来的收益会微乎其微。1996年欧锦赛的举办城市利物浦就是个例子,全部比赛期,只为这个城市创收了103万英镑,发明的就业机会同样不多。
B 振奋民心、提升自负?更难。相反,因为我们中国足球落伍世界太多,不能奢望中国队到2026年能有脱胎换骨的变更。如果中国队作为东道主,再像2002年世界杯那样输得一塌糊涂,再像2008年奥运会足球比赛那样丢球丢人,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中国人向来爱面子,这点不能不考虑。有些人说我们会不在乎中国队的成绩,但真到了那时,恐怕由不得你不在乎。
C 进步中国足球的程度?不可能。既然2007年女足世界杯没能给中国女足带来丁点改良,为什么男足世界杯就能进步中国男足的程度?只要中国现行足球体制不改,举办再多世界杯也无济于事。
另外,既然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就必定非要举办世界杯,来凑个所谓的“大满贯”?世界上没有这样的逻辑。
毋庸置疑,举办世界杯会带来一些利益,其中最重要的是能进步国民的幸福指数,改良民生。德国、南非等国对足球的认同度高,因此举办世界杯能给大多数人带来一种幸福感。但我们这个足球小国的13亿国民对足球又有多少认同感呢?举国高低又有多少人支撑举办世界杯呢?如果大多数人支撑,那自然可以申办;但若他们不支撑,那就需谨慎处之了。毕竟大众的直觉往往比学者专家们高高在上的理性更有洞见。
世界杯是个“香饽饽”,但对我们这个公认的政治、经济、奥运金牌大国和足球小国来说恐怕未必。中国在决定是否申办世界杯之前,还是该认真听取大家的看法。
两大短板
足球小国外交无力
从19届世界杯的主办国来看,欧洲国家盘踞了10次,美洲7次,非洲1次,亚洲1次,这也清楚地反应了国际足联的格式。
在最要害的国际足联执委名额中,中国相去甚远。国际足联履行委员会委员中,设主席1人、副主席7人和执委12人,其中非洲、中北美和加勒比、南美洲、亚洲各选派1名副主席,欧洲选派2名。执委会选派下属工作委员会的主席和成员,指定世界杯足球赛举办国。
目前来自亚洲的国际足联副主席为韩国人郑梦准,执委人选则为亚足联主席哈曼、日本足协副主席小仓纯二。更令中国足球为难的是,中国足球不仅在国际足联无话语权,甚至也渐渐失去在亚足联的话语权,足球外交陷入了很为难的地步。
亚洲对手虎视眈眈
各大洲轮流举办仍是国际足联的潜规矩,以后很少会有一个大洲持续举办两届世界杯。因此今后申办世界杯时,最强劲的对手往往来自同一大洲。如果按中国足协提出的申办2026年世界杯,那么2022年世界杯必定不能落到亚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