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张罚单,18万罚金,中国足协该不该出手?我们先表明态度:该罚!
上周日,北京队到南昌比赛,从电视转播看,至少有3次,国安球员要发边线球和角球时,被看台上扔下的矿泉水瓶子砸得不得不退回到场内回避,让人感到奇怪:赛前国安队适应场地训练时,还有不少热情的南昌球迷为北京队捧场呢,以致让近年已很少享受到这一待遇的国安球员受宠若惊,怎么比赛中却呈现这一幕场景?
不知是不是受到南非世界杯各强队出色表演的刺激,世界杯之后,各地的球迷们对中超有了更苛刻的标准,以致稍有不满,就采用有违社会公德举止的行动,在中超、中甲近三轮这么短时间内,连连爆出恶劣违规违纪之举,不光疑似青岛俱乐部工作人员趁便下场飞踹主裁,而且不久便有女球迷东施效颦,进场飞脚蹬向裁判员,显示了一种值得警惕的危险苗头,这恐怕是招致中国足协如此从重、从快地密集出手的真正原因。
但是,就像长沙金德足球俱乐部领队金辉说的“没培训好裁判,这是中国足协的义务”,因为“5张罚单都和裁判的误判有关。如果判罚公平,这些球员、教练难道会冒着被处分的风险去找裁判理论吗?”这话虽然有些“一面理儿”,但也说出了问题的另一面。
中国足协今年为转变以往大家对裁判的不满,在选派裁判方法上进行了转变,所以今年外界有关裁判拿黑钱、吹黑哨的猜忌明显见少,但裁判队伍的整体程度却未见明显进步,以致裁判因个人才能不足而呈现的错、漏判,或叫晕哨、劣哨层出不穷,这个义务当然得由足协扛。在处分赛区、俱乐部、教练员和球员违纪之举的同时,中国足协也该明白:有些事绝不是能一罚了之的。中国裁判程度不进步,一个简略的、就算大家都可以懂得的判罚失误,却能导致比赛成果呈现重大偏差,本该得到的3分或1分变成了零分,为此即使事后处分了犯错裁判,可它却仍难以平息蒙冤球队的怨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