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体育 > 足球 > 新晚报:孙继海“被平反”引起的冷思考
新晚报:孙继海“被平反”引起的冷思考
时间:2010-08-09 16:08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公 兵 8月3日“禁赛三场”的处分,到了8月7日便被撤销。陕西中建队球员孙继海成为中国足球联赛遭处分后“维权”成功的历史第一人。 不可否定,孙继海“被平反”反应出足球俱乐部和球员个人维权意识的进步。按照正常情况,在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发布处分决定后,孙继海“被平反”的盼望很渺茫,即便如此,孙继海及陕西俱乐部还是不惮于中国足协的权威,提出申请复议,并飞赴北京参加了听证会和复议会。几番努力之后处分被撤销,孙继海于是得以在联赛中帮助陕西结束四轮不胜。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足协表现出一种知错就改的务实态度。不因为自己是中国足球的最高管理机构,而是就事论事,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处理事情,这确实是好事一桩。 当然,我们还必须看到,根据《中国足协纪律准则及处分措施》的规定(申述的条件是:停赛或禁止进入运动场、休息室、替补席6场或6个月以上;对个人罚款3万元以上)。而实际上,孙继海被停赛3场、罚款15000元,并不具备申述复议的资格。“违规”提出申请复议却得到受理,岂不意味着《准则》不准,需要改写? 不得不提的还有事件当事人的另一方———裁判。裁判是需要权威的。如果动辄就质疑裁判执法、进行人身攻击,裁判的颜面何在?谁还敢当裁判?谁又来保护裁判?比赛又怎能正常进行? 我们当然可以质疑因裁判抽签制度而带来的诸如“嫩哨”等弊病,但我们还应当看到,抽签制度从必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平公平的问题,避免问题裁判的呈现。不过正如足管中心技巧部主任杨新利所言,要在解决公温和公平的基础上再努力进步裁判的执法程度,而这显然需要一个过程。在裁判员程度还没达到必定高度的时候,球迷更需要一种包容心。 刚刚经历重大变更的中国足球百废待兴,存在诸多弊病在所难免,它需要的,是我们更多的呵护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