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高程度裁判执法高程度比赛,今年初,中国足协便提出要对裁判根据表现、程度进行分级的建议。经过半个赛季的实践与摸索,中国足协于近日推出了联赛裁判分级的初步计划,即中超联赛裁判员队伍为主裁判21人、助理裁判25人;中甲联赛为主裁判25人、助理裁判25人。
中国足协技巧部主任杨新利对记者说:“分级重要是根据裁判监督报告和裁判评议组对每名裁判表现的评分,业务程度高、表现较为出色的裁判保存执法中超的资格,争议较大、得分较低的降到中甲、中乙,直至被淘汰;同时,在中甲、中乙联赛中执法表现出色的裁判员也可升级到上一级联赛,此次有两名裁判从中甲升级到中超。之所以施行这项举动,就是为了保持裁判队伍‘活力’,通过竞争,优越劣汰,营造公平公平的机制,提升裁判程度,同时推动有才能的年轻裁判脱颖而出,在更高一级的比赛中锤炼进步。”
“这是完善裁判选派制度的积极尝试,可能有一些裁判对这项举动不懂得、不接收,但为了提升我国裁判的执法才能,让更多有才能、有程度的年轻裁判进入一线执法队伍,我们还是决定采用这样的政策调剂。”杨新利说。
对于此次从中超降到中甲的裁判,杨新利说:“盼望他们能正确认识,对自己之前的执法工作认真总结,在今后的执法过程中进步程度,尽快回到高程度执法裁判队伍中来。”
对于提升到高程度裁判行列的年轻人,杨新利建议:“盼望他们能做好筹备,包含心理的和业务的,要对突发情况做好预案,积极应对执法高程度比赛带来的压力和挑衅,保护和塑造我国年轻裁判的积极形象。”
杨新利说:“要理智辩证地看,升降是动态的,裁判的业务程度也是动态的,社会各界应给予懂得和支撑,教练员、运发动、球迷、俱乐部和媒体要遵照规矩、尊重裁判,坚决杜绝攻击裁判现象的产生。”
针对裁判分级的认定节奏和时间,杨新利说:“现在还没有最后断定,但原则上是每3至5轮进行一次,有升有降,引入竞争机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