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公盘是内行们口口相传的惯常说法,官方说法是缅甸珠宝交易会,通常每3个月举办一次。缅甸是最重要的翡翠产地,所以缅甸公盘是翡翠价格的风向标。据万珺介绍,6月底在缅甸举办的拍卖中,大陆及港台过去的买家创纪录突破5000人,成交金额更是突破70亿元,这还是在行业内专家认可的好料大不如前的情况下成交的。这次公盘共有11000多份原料,与上次原料的份数持平,有质量的高级好料比上次公盘还少,但上次才30亿元。
万珺口中的上次是指今年3月份的第一次公盘拍卖。实际上,由于翡翠从原料到加工面市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5、6月份那一轮价格涨幅基础上就是受3月份公盘拍卖影响,而6月底这次拍卖时的涨幅需要约3个月时间才会在市场上浮现。
我们现在都不敢估计这个价格到底会涨多少。万珺表现。
混乱的玉器市场
2003年3月15日到23日的第40届公盘总成交额为1亿元国民币,创出了当时的总成交额历史纪录。万珺介绍说,2003年之后,翡翠价格每年上一个台阶。从那往后的7年中,品德上佳的原料日益缺乏,但成交额却是7年前的几十倍。
我们给出的估价也是按时下局面给个断定,往往过不了几天就得换。万珺表现,实际上翡翠的市场状态还算健康,目前国内玉器市场无论是估值系统还是检测系统,都已陷入了极其混乱的局面,比如价格涨幅比翡翠更厉害的和田玉。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和田玉基础没有真正从和田出来的,都是从青海或者俄罗斯出来的,但是你要是去市场上问,确定都告诉你是和田出来的。业内专家表现。
而一些人士介绍,比较要命的是,目前并无一个检测系统区分和田玉与青海、俄罗斯等其他产区的玉石,而在市场估值上,和田玉又比其他处所的玉器价格高出数倍,导致其他处所的玉器基础都顶着和田玉名头呈现。在一些专家看来,正是玉器市场这种混乱的局面给了各种所谓的新品种玉石足够的生存空间。
晨报记者 周治宏
■记者观察
追捧新珠宝注定是击鼓传花
●周治宏
玩珠宝的朋友必定要坚信,世界公认的六大珠宝(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和玉石)是雷打不动的,是不可代替的!正如胡先生所言,任何新出生的珠宝要想获得市场认可,没有几代人的重复认证是不可能的。近些年出现的新品种和新概念不少,但没有哪个能经受得住时间考验。
实际上,别说新的珠宝了,就算是现有的得到公认的珠宝,能认准也非易事。翡翠也有几元钱的。你去缅甸看看,很多人都拿翡翠糊墙!诚如一些专家所言,翡翠的检测标准算是最透明的,但市场上仍有拿砖头料来骗人的,更别提其他的种类了。
不过,玉器市场估值系统再乱,但好歹有个估值系统,没获得市场认可的新珠宝连估值系统都不健全,内行都不知道怎么才干看准,外行怎么知道自己不会看走眼呢?此外,由于国内玉器交易并无二级市场,到手之后想要变现只有依附代卖,因此如果看走了眼、要价过高,基础别想脱手。
对于老百姓来说,不管黄龙玉遭遇爆炒是否沾了翡翠的光,短时间靠概念崛起的物品确定脱不了炒作的干系,而炒作就必定是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风险极大。正如胡先生所言,追捧新发明珠宝的人基础都会得不偿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