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没有给这个创业公司带来收入,反而让UC最初租用的几台服务器很快便满负荷运转。
急需后续发展资金的梁捷和何小鹏,在2006年曾疯狂接洽了近50家活跃的风投机构。但是,由于不能为这些VC提供满意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两人一次次碰壁。其中俞永福所在的联想投资是对UC最感兴趣的一家,但在最后关头被否决。
在失去VC后,他们一度把15名员工中的12名全部投入到赚钱的副业(为中国移动开发手机办公系统)上,只留下3名研发人员负责浏览器研发。 >>
直到2006年底,俞永福和天使投资人雷军(目前担任UC董事长)的加入才让UC重新专注于手机浏览器开发,把所有的精力用在提升浏览器的速度和节省流量上。当时,俞和雷说服两位创始人将副业卖掉。雷军还答应为UC提供400万元的天使投资。
2007年6月拿到晨兴创投和联创策源的第一笔1000万美元风险投资后,UC开始了新一轮扩张—2007年底,UC的员工数量从年初的20人增加到近100人。到今年底,UC计划将员工规模增加到800人。
融来的钱大多数被用在人员工资、培训和租用更多的服务器上。在匹配Java和Symbian系统的UC浏览器趋于成熟后,他们开始利用新员工研发与Windows Mobile、MTK等其他操作系统相匹配的浏览器。
与此同时,随着用户覆盖面的扩大,以及风险投资的介入,UC也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基于互联网的位置出租,即通过近2000家合作伙伴(包括手机终端、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提供流量、增值服务而获取广告分成。
未来怎么办?
随着网速提高和资费降价,省流量和快速似乎不再那么重要了。而手机浏览器没有即时通讯软件那样基于身份的用户黏性的弱点被显现出来。事实上,已经有些UC用户开始转而选择其他手机浏览器产品。
对UC而言,另一个需要面对的变化是智能手机的普及。DCCI的预测数据称,2013年智能手机销量将超越非智能手机,份额达到54%,后者市场到2015年将只剩8.3%。
随着Google和苹果的手机系统在智能手机中越来越强势,分裂的手机操作系统可能在未来趋于统一,形成寡头竞争的格局。俞永福预计未来可能将是4至5种浏览器的天下,并称UC将逐渐把研发精力投入到与Symbian、Android 、iPhone和JAVA等4个可能在中国市场存留下来的手机系统相匹配的浏览器上。
特别是Google和苹果,它们不仅有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还有自己的浏览器,并已经像当年微软那样将二者绑定。8月初,Google的Android系统每天新增20万用户(5月时每天10万,6月时每天16万)。“Android不只是惊人,是难以置信的惊人。”Google CEO施密特说。
不过,在俞永福看来,浏览器开发是一场长跑—只有更好的产品,才能形成品牌和用户惯性,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在过去6年里,UC浏览器内核已经被改写了3次,并进行了数十次优化。而CS架构也在2007年底进行了一次深度调整—由于旧的架构无法适应更多手机操作系统,UC将当时的新版浏览器UC6完全推倒重来,重写了代码,并设置了新的架构。
这让UC可以更快地进行已有版本的更新和针对新操作系统的新版本浏览器的开发。俞永福说,现在UC可以在3个月内开发出一款与最新操作系统匹配的浏览器,而已经开发出的浏览器更新周期也不会超过两个月。
UC正在研发新一代浏览器内核,目标是将运算速度再提高一倍。到年底,其服务器投入也将从2009年的4000万元提升到1亿元,以满足更多用户的不同需求。
“下一步,UC除了继续提升浏览器性能外,还在为移动互联网宽屏趋势做储备,以及如何让UC的浏览器平台更加开放。”俞永福说,他更希望用户把UC当作一个手机服务平台,而不仅仅是一款浏览器。
目前,UC已经推出了基于浏览器的应用产品,如观看视频的UC播放器,用于手机下载的UC迅雷等,而新开发的Flash支持功能可以让用户在玩游戏时更加快捷和节省流量。而UC新成立的战略合作部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其它手机服务商加入UC浏览器平台,一起为用户提供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