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神秘的白色区域
神秘的白色区域
这一陨石坑内部显现的白色特征目前还不能判断究竟是什么,因此也就暂时无法进一步推定其成因。
目前科学家们认为的可能解释有很多种,包括火山活动,地下排气活动或者某种物质的升华过程。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这些白色似乎总是集中在光照最多的区域,暗示这可能和光照之后的升温加热过程有关。
6、北半球平原
北半球平原
水星北半球大约6%的土地是平原。这里平缓的地貌上点缀着相对数量有限的陨石坑,说明这一地区的地质年代相对年轻,可能是在最近发生的火山活动中形成的。
7、幽灵陨石坑
幽灵陨石坑
在水星地表各处,信使号都探测到了“幽灵”陨石坑的存在,如这张照片上左侧的一个浅浅陨石坑。这些所谓的“幽灵”陨石坑其实是年代较为古老的陨石坑,它们被后来流经的熔岩流掩埋。地质学家们估计后来发生的熔岩流一定非常巨量,因为这些陨石坑的深度有时可达1.2英里(1.9公里)深,而它们竟然几乎被完全埋没。目前我们仍然不清楚这些巨量的熔岩流究竟来自何处。
8、不对称的磁场
不对称的磁场
关于水星,最大的一个谜团是它的磁场:水星是类地行星中除了地球之外唯一一个拥有全球性磁场的星球,尽管其强度大大弱于地球,仅有地球磁场强度的大约1/1000。由于根据现有磁场生成机制,一颗行星必须具有熔融的内核方能产生全球性的磁场,因此这一点进一步支持了有关水星在历史上曾经拥有更加活跃,能够产生大规模火山和板块活动的观点。
而关于水星的磁场本身,最特别的一点便是它的高度不对称性。其北半球的磁场强度是其南半球磁场强度的3.4倍。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推断产生其磁场的内部机制将起到关键性的帮助作用。
9、水星成因之谜
水星成因之谜
天文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两种水星形成理论。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水星在过去是一颗较大的星体,可能接近火星的大小,但是剧烈的早期太阳辐射蒸发了其大部分的外壳。第二种观点认为在水星原始星体形成之后,有一颗大型天体撞击了它,并剥离了其大部分的外壳物质。
信使号探测器的任务之一便是收集更多的线索,以便科学家们判断水星的实际起源。经过数月的详细调查,科学小组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比如科学家们发现尽管水星的整体化学组成中铁元素的含量很高,但是其地表的铁元素含量却很低。这说明其大部分铁元素都被封存于其内部,或者都和其它元素处于化合状态。探测器在考察中还发现水星地表存在大量的硫和钾。这很让地质学家们意外,因为这些元素都是挥发性的,应当早已在早期太阳辐射中被蒸发殆尽,或者在早期历史上发生的大规模撞击事件中被摧毁,不应该存在遗留的。
目前取得的这些发现还不足以帮助科学家们辨别这两种主流理论中究竟哪一种更加符合事实。这就告诉我们,揭开水星的成因之谜可能是一件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复杂的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