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中国远征军魂归祖国:驻印军曾要求至少高中学历(2)

时间:2011-09-29 11:32来源:法治周末 www.yunhepan.com

  老兵珍藏的故事

  老兵的记忆都是从民国开始。

  “我是民国27年参加抗战的。”李锡全老人说。

  聊起当年的战争,所有老兵都非常平静,丝毫感觉不到战争的惨烈与残酷。

  所有接触过远征军老兵的人都会说:老兵们觉得没有尊严、没有荣誉。

  在腾冲,几乎没有远征军老兵得到抗战胜利60周年的纪念章。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大的荣耀和认可。

  老人们的回忆只是一些片段,已经无法拼凑出当年的历史脉络,但是他们的生存现状举目可见。

  2007年,94岁的远征军老兵蒋绍福选择了自杀。

  蒋绍福是贵州安顺人。1944年滇西反攻时,是53军军部警卫营战士。抗战结束后留在了腾冲。

  国殇墓园管理所副所长伯绍海说,蒋绍福很有人格魅力。

  很多人都不明白,一个94岁高龄的老人,对人生已经看得很淡了,却又为何选择自杀?

  老人是在得知定期发给他的每月200元补助“以后再也不会有了”后,服毒自杀的。死之前,老人特意步行到十来里外的温泉洗了澡,绕村子走了一圈。

  伯绍海讲述的还有叶进财老人。每天,叶进财和老伴都会各自背着一个竹背篓,翻过小山来到一条县级公路上,用小树桩支起一个货架,卖点劣质的小食品和被抽干了水分的干瘪苹果。

  老人说:“每天都能赚二三块,最好的一天挣过十块呢。”

  远征军老兵的内心世界,是我们无法关注到的另一个层面。文革时期的遭遇,更是让一些老兵至今不能释然。

  当年可以从野人山走出来的女兵刘桂英,在文革时,却被折磨得只想死。她对晓曙说,当时心里想:野人山的战友死得好、死得早。

  85岁的张炳芝现居腾冲,是滇西反攻时唯一活着的女兵,系71军28师中尉宣传干事,黄埔19期毕业。

  老人说,当年在部队主要是安抚伤员、帮伤员写信。老伴秦紫霞也是28师的远征军,任通信连连长,现已去世。

  抗战胜利后,张炳芝与老伴回乡教书。

  由于历史原因,张炳芝夫妻不愿提及当年参加滇西反攻的事情,儿女们对于两位老人当年参战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

  一提起文革,老人连说:“不说!不说!不说!不说!”情绪激愤。

  采访过程中,老人时常陷入沉思,基本是女儿代为回答。

  家中的一份材料上这样写着:张炳芝因被多次捆、绑、吊、打、跪、挂钢圈、带脚镣等刑讯逼供,致使张炳芝肉体及精神受到严重摧残,一度精神失常、到处乱跑。

  张炳芝的女儿说,当时老人被折磨得卧床不起,能活到现在很不容易。

  现在,大部分志愿者对老兵的帮助就是给钱,但有时候,金钱并不能够真正帮到这些生活贫困的老兵。

  有一天,老兵张富鳞老人对孙春龙说,他现在只想要一口棺材;还有一位老兵,希望棺材上能有一张他的照片。

  寻找流落异国的亲人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当年这首《知识青年从军歌》,鼓舞了多少知识青年远赴印度,加入远征军中国驻印军。

  毕世铣说,参加驻印军的要求很高,至少要高中学历。

  吴其璋就是这其中的一个热血青年。1942年,家境殷实的吴其璋从马来西亚回国,加入了远征军中国驻印军。

  在猴桥口岸、在国殇墓园,吴缘,这个身高1.8米的黝黑壮汉格外显眼。

  他告诉记者:“我的心情跟你们不一样,会痛。”

  吴缘的四伯,便是著名抗日将领吴其璋;他的父亲是飞虎队少校飞行分队队长吴其轺。

  1944年,吴其璋参加缅北反攻战役,任重迫击炮连连长。是年,在战斗中牺牲。

  吴缘这次来腾冲,是想接四伯的遗骸回家,葬在奶奶坟旁。

  可是,19具远征军将士的遗骸里并没有吴其璋。

  1948年,吴家人就开始了寻亲路。当时任职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的大哥吴其玉出差到缅甸,冒险拍下了四弟吴其璋的墓地照片。

  此后,国内局势动荡,寻找四弟吴其璋墓地的任务便转给了六弟吴其轺。因战致残的吴其轺无法完成大哥的这个愿望,便把接力棒传给了儿子吴缘。

  时隔57年,2005年,吴缘开始到网上发布信息寻找四伯墓地。获取各种信息后,经过考证,吴缘确定吴其璋的墓地在密支那,为新一军第50师的墓地。

  但是,专门去缅甸考察墓地的晏伟权先生称,他在收集西保牺牲人员名单中看到了“吴其璋”的名字。

  吴缘又根据这些信息,将吴其璋的墓地锁定在西保。

  可是,密支那华侨艾元昌老人对吴缘说:“你叔叔的墓就在密支那,我亲眼见过。墓碑上的‘其’字里面不是两横,是‘人’字。”

  吴缘仔细看了大伯当年拍摄的墓地照片,“其”字里面果然是“人”而不是两横。

  “这样的细节不是亲眼所见怎么可能知道?”过几天,吴缘将踏上缅甸的寻亲之路。他相信艾元昌老人能准确指出四伯的墓地。

  很多远征军后代也在寻找他们的先辈。

  老兵魂归何处

  在缅甸,幸存的远征军老兵主要集中在密支那、曼德勒、仰光。

  这些人中,有1944年中国驻印军反攻到缅甸时建了很多华侨学校,一些士兵便留下来当老师;有一些是战争结束后不愿再打内战。留下来的远征军基本都是下级军官和士兵。

  具体有多少人留下来并没有精确统计,传说有5000人左右。

  旅缅远征军暨后裔联谊会副会长王玉顺说,二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抗日之事,在缅甸的教科书中没有提及,99%的缅甸人都不知道中国远征军的历史。

  缅甸人所知道的是,上世纪50年代,远征军的部队返回时与缅甸军队发生冲突,缅甸的教科书中也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所以,上至缅甸政府下至缅甸百姓,都认为中国远征军是侵略军。

  因而,晓曙在密支那采访老兵并不顺利。一行人与老兵的见面,始终是在缅甸情报局的人监视下进行的。不仅如此,任何影像都不能带出缅甸。

  在缅甸,有很多流散在深山老林里的远征军,他们隐姓埋名,儿女都不知道父亲曾经是远征军。公开承认远征军身份的只是小部分。

  远征军的家属千千万,这些缅甸华侨希望国家能够协助开辟一条路,让远征军后裔能正大光明地去缅甸寻找家人。

  让老兵回家,更是让历史回家。

  远征军的墓地也是很多人的心结。

  1943年年底驻印军反攻缅甸时,当地华侨和部队为阵亡将士修建了墓地。当时大概有11座纪念碑,不包括墓地,上面都刻有“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和部队番号。

  上世纪60年代,由于政治的原因,这些墓地和纪念碑已经不复存在。像50师在密支那的墓地,在30多年后已经变成了学校、民宅。

  但是,在缅甸的英军和日军的墓地都保留的很好。

  孙春龙和云南福德公司董事长高飞一行6人组成考察团,先后去仰光、西保、曼德勒、八莫、密支那、莫的村,去考察远征军墓地的情况。

  他们发现,仅存的远征军墓地只在八莫有一块,纪念碑上面刻有“新1军38师抗日阵亡将士”。其他的墓地现在已经夷为平地,上面基本都是学校和住宅。

  高飞说,当地老百姓盖房子时,经常会挖到远征军的遗骸。看到头骨、子弹都扔了。

  参与这次挖掘远征军遗骸的华侨说,远征军的遗骨整齐地排着,每隔一米一具,头向西脚向东,面朝中国。遗骸周围还有一些弹壳、皮带等物件。

  所有在缅甸生活的华侨,对于寻找远征军墓地和挖掘遗骸都有一定的思想顾虑,“是对我们生存环境的顾虑”。王会长说。

  只有通过正规途径,向缅甸政府申请。但难的是如何让缅甸政府接受?如何在挖掘遗骸时,保障华侨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高飞说他已经给缅甸总统发去申请信,总统口头已经答应,下一步将面谈。内容主要是墓地的恢复,包括修建纪念塔、纪念碑。

  他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是,与当地侨领沟通后,买下墓地的地块,在原地建纪念碑。

  孙春龙说:“我想做的,就是让那些真正的英雄,在迟暮之年,能感受到这个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庇护过的国家的子民,对于他们的礼遇和尊重。”

 

相关阅读

上一篇:美数十人因食用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香瓜死亡
下一篇:美国防部长下月访日着重讨论普天间机场搬迁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