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这家的门,记者就被一位大爷拉上了位于大观园十楼的另一家教育机构。一出电梯,记者就被写在一大面墙上的好几家学校的大名晃了眼。大爷带着记者到前台,前台的咨询人员照例很热情。记者索性再次咨询PS班,出乎意料的是,对话内容和上一家基本一模一样。先是说这个班刚开课不久,再说老师有工作经验并且教了好几年,最后又说“报一个班还不如报个综合,学得多全面。”记者随口问了句,你这的会计证保证通过吗?对方回答,没错,就我们这一家保证通过。
记者借口有事摆脱了这位咨询人员,走到一个教室门口往里一看,里面的情景还是很熟悉,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老师在为一群学生讲课,如果估计得没错,可能也是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吧。
在这一层转了一圈,走几步就是一个学校,有成人教育,也有中小学生一对一辅导,记者数了数,一共有五家。
培训学校恶性竞争互相诋毁
看这一圈的收获着实不小。除了明白了各个学校前台“台词”几乎没差别之外,记者还弄清楚了各家都有啥缺点。第一家前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己这里虽然规模比较小,但是值得信任。“你看山木,就靠广告忽悠人,其实根本就没有我们这里实惠。山木的学生证半年内有效,但咱们这是三年。而且学校就讲究个诚信,他们总裁都出事,下面的人肯定教不好。”在第二家,记者又了解了第一家机构是“无照经营”:“我们这都是在教育局注册的,不像那些连门头都没有的小学校,他们都是非法的,根本就不能信。”
“我在好几家学校上过英语课,老师的水平大同小异。”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因为工作需要学过好几次英语,每次报名的时候说得都挺好,咨询时请来的任课老师水平也比较高,但是开始上课之后就不一样了。“有的一上课就换老师,新来的老师一看就很年轻,上课老出错。有的上课挺热闹,但是什么知识都讲不到。而且这些学校的通病是,交钱的时候说得挺好,后来觉得不行了想退课,根本没门。只有一家,我好说歹说退了70%。”赵先生说他后来干脆买来课本自学。
记者了解到,尽管大部分教育机构都有教育局注册的资质,但是日常运行基本上没有监管。“学校太多,监管难度确实有些大,并且日常工作上也确实有疏漏。”10月18日,记者致电青岛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简单说了几句后匆匆挂上了电话。
文/图 本报记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