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济南师范附属小学数学老师刘云芳——
用做实验的方法来讲授数学知识
张孝坤和王玉震享受着耳目一新的“卡通英语课”时,六年级2班的张欣正坐在教学楼四楼的大教室,听济南师范附小的刘云芳老师讲《圆的面积》。听课的学生共有36人,六年级1班和2班各抽了18人。一块听课的老师则超过了120人,是学生的3倍多。张欣说,为了上好这节课,两天前老师就要求学生们好好复习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方面的知识。
上课伊始,学生们无一例外地按照老师的要求端端正正地坐着。而刘云芳老师却用一道语文填空题“我是”打破了有些严肃的氛围,学生们天马行空的回答让大家忍俊不禁。接着,刘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把剪刀、一个信封和一张圆形的纸片。张欣感到一头雾水:数学课又不是手工课,发这个干什么?后来,她才知道,刘老师让他们把圆形剪开,自己动手测算圆形的面积。不一会儿,学生们纷纷给出答案,他们发现,剪成的长方形越小,测算出的圆的面积越精确。不经意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完成。张欣说,她头一次发现,原来数学也能动手做实验,也可以这么好玩。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营市东街小学语文老师聂志婷——
农村学生不是不聪明 而是不敢表现
田乃花老师是历城区绣川八一希望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她说,从教30多年来,这么高规格、高水平的课还是第一次听到,在绣川中心小学听的语文和数学课对她启发很大。
虽然是数学老师,田乃花说,营市东街小学聂志婷老师的《笋芽儿》一课倒是对她触动最大。“以前总觉得农村学生朗读不好跟环境有关,因为孩子们的家长要么是农民,要么在外打工,普通话都说不好,学生缺少好的环境。可是,同样的学生经过聂老师一引导,念得一遍比一遍好!看来还是我们老师的问题。”聂志婷老师的课一开始并不顺利。尽管她几番示范,二年级的学生们还是不能把“笋芽儿”的儿化音念准确。
“学生们不是不能,是不敢,所以我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课后,聂志婷老师说,农村的学生很淳朴,也很聪明,但是平时表现的机会不够,不敢在课堂上表现。在聂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课文讲到最后,无论是春雨轻柔的“沙沙沙”,还是春雷粗重激越的“轰隆隆”,学生们都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让田乃花感到由衷地佩服。
济南市教研室主任方辉——
送课是为了给 农村老师更新理念
早上7点10分,52岁的绣川大水井小学数学老师王奎臣便骑上摩托车往绣川中心小学赶。他说,这样的学习机会实在难得,而授课的老师也的确优秀。“我也是教数学的,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我讲学生听。刘云芳老师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实验,让他们自己思索和探讨的教学方法真的不错,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王奎臣说,课堂的确要更开放一些,让学生参与进来。
济南市教研室主任方辉告诉记者,组织市区的小学名师来山区送教,更多的是希望给山区的老师们带来教育理念上的转变。惟有如此,老师们才会主动转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的老师们很敬业,他们很想教好自己的学生,可是苦于没有办法。让市区的名师来到农村,教当地的学生,对农村的老师们来说更有启发意义。名师们也能借此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否适应不同的学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