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驿镇新四村“第一书记”扈剑琨:驻村工作既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锻炼,对于我这个农村工作经验几乎为零的人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一名普通党员要在农村工作中发挥好的作用,需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深化干群鱼水之情,服务群众的同时,也提高自身做好各项农村工作的本领。咱们把村民当家人,村民也会把咱当自己人,只有扎根大地,才能枝排苍天。
●颜店镇前海村“第一书记”刘艳丽:下派工作并不一定要做多少轰轰烈烈的大事,其实,一声“大爷、大娘”朴实的呼唤;一句“你身体还好吧?”的真诚问候;一个简单但真心的握手;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就能拉近我们和百姓之间的距离,就能让我们很好地融入百姓生活,进而真正了解并帮助百姓。
●颜店镇颜店村工作组组长彭兆瑞:“带着真情实感,了解真情实况,解决真实问题,取得真正效果!”我想这是驻村入户、走访调研的真正目的。我以为,我们的驻村工作都是围绕一个“真”字来做的:一次又一次地走入农户家中,近距离地与农户交流,让我们的平凡工作变得更加充实,也让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农村现状,了解了最真实的农民想法,知道了最真实的农民需要,掌握了最真实的民情民意,然后用最真实有效的方法去加以解决。
●大安镇白店村“第一书记”张宪胜:驻村工作中,一次两次的见面,寒暄式的走访并不能走近群众,群众的心里话不会轻易地轻易告诉驻村干部。只有真正放下架,常常见面交流,用真心真意的交流和服务,才能换来群众的信任,才能真正掌握群众的所想所盼,才能解决各种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跌倒的扶起,一声诚恳的歉意,都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着驻村干部为老百姓服务的真心和诚意。
●新兖镇徐营村“第一书记”齐永超:要想做好驻村工作,我们这些下派干部要主动深入群众、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切实解决群众在外出打工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帮助群众维护好自身权益。驻村干部不需要豪言壮语,真诚为老百姓做好一桩桩一件件细小的工作,便体现了一种亲民、爱民、为民的情怀。
●新驿镇王楼村“第一书记”武云飞:自驻村入户以来,肩负组织的重托,与淳朴的村民朝夕相处,敞开心扉,促膝交流,每天虽有些疲累,但看到他们朴实的心灵,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就满意的表达,就感觉我们做的事,太小了、太少了,自己的疲累也是值得的。
●大安镇宋家村“第一书记”李健:短暂的驻村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工作的三个“一”,而这三个“一”使我得到了锻炼成长:农村是一个大舞台,使我的生命乐章更加丰富多彩;农村是一尊大熔炉,使我的能力和素质得到锤炼和提升;农村是一面穿衣镜,使我能够经常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小孟镇刘函村“第一书记”李新军:实事求是地为群众办一两件事,不论大小,群众都看在了眼里,记在心里;事儿折腾的动静再大,群众得不到实惠,你在前面戏唱的再好,也会有群众在后边拆台,最终这戏也唱不好、唱不完。上级党委政府为机关干部到农村去搭建了平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助于我们转变作风。面对面贴心交流,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群众的呼声在哪里;入户谈心走访,能让我们真实感受到群众的生活状况。只有倾听了群众心声,才能为我们党在农村的工作找准方向!
驻村入户唱大戏
——兖州市颜店镇驻村入户工作侧记
“进一步改进机关干部作风,工作重心下移。”“把干部派下去,让党员干部在一线创先争优。”“党员干部要通过驻村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题记
颜店镇实施兖州市下派干部与镇干部驻村联户相结合的包村工作制度,扎实推进“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迅速掀起了驻村联户工作的新高潮。
机关干部成了“香饽饽”
“周站长,这次包村你可一定别应别的村的约了,要不俺村里二十多个肉鸭养殖户该向咱镇党委联名‘请愿’了。”颜店镇包村干部会议一结束,后张海村党支部书记张守忠就急不可耐地向镇畜牧站周忠华站长下了邀请。
周站长脸上笑成一朵花,可这甜蜜中也有烦恼---现在已经有三个养殖大村给她下了“请帖”,看样子这次不管包哪个村,都难做到“用情专一”,得在这几个养殖村常跑了。
原来,颜店镇机关干部驻村入户活动实行的是机关干部和村班子的“双向选择”机制,机关干部按照村基层班子建设等实际情况,按照镇党委统一部署驻村入户。而村里呢,可根据本村“一村一品”等具体村情,选择“中意”的驻村干部。
“这就像选对象一样,镇上是月老,村和机关干部结成对子。包村干部‘下嫁’到村里,切实做到工作关口下沉、真情服务群众。”镇包村工作副组长、组织委员钟峰说。
驻村活动开展以来,全镇66个村与“心仪”的机关干部结成了帮扶对子,实现了干部资源与村情匹配的最佳化、工作效益与帮扶效益的最大化。现在,每到周二,机关干部都要到村里来,每户必访,切实将包村联户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兖州市里领导给咱村里出点子
“听说兖州市里的王骁书记包咱村。”
“那么大的领导哪能下到咱村来啊,咱村这犄角旮旯的,找都不好找。”
毛村村民在得知兖州市委副书记王骁包驻毛村时议论纷纷。没想到,兖州市包村会议开完后的第二天,王骁没给镇里打招呼就直奔毛村调研来了。他详细询问了村里的经济发展、计划生育、农民收入、党建工作等情况,一一做了记录,并亲自到困难村民家中走访慰问。
“真没想到,那么大的领导没有一点架子,真心实意下到我们村里了解情况,出点子,拿主意。有王骁书记包我们村,我这支部书记干起工作来就更有方向了。”毛村党支部书记闫德州说。
大规模驻村入户工作开展以来,全镇66个自然村很快都有了兖州市驻村干部的身影,他们走村入户,贯彻科学发展、富民强村主题,着重围绕重点工程、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构建和谐社会以等热点难点问题,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此基础上,驻村干部帮助查找出影响和制约村庄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引导村支部谋划村居未来致富兴业的大方向,真正将驻村工作做实做细。
做群众的“贴心小棉袄”
“小刘啊,你给俺家忙里忙外一个多星期了,无论如何也得在大娘这里吃顿饭,让大娘尽尽心意”,刘胡村村民王秀菊紧紧握着包村干部刘峰的手,说什么也不让他回去。
原来,在驻村干部刘峰的牵线搭桥下,王大娘的儿子颜廷华在兖州市农业局相关惠农扶持政策的带动下,在刘胡村承包了一百多亩土地,搞起了家庭蔬菜种植基地,刘峰为基地的事跑前跑后没少忙活。
其实,这也是颜店镇机关干部驻村活动的一个缩影。颜店镇包村工作推行“便民联系卡”制度,统一制作印有包村工作组成员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的“便民联系卡”,发放到所驻村居负责人手中。同时,包村机关干部创新服务举措,上门服务、靠前服务,主动为所包保村居群众提供代办服务,方便了群众,受到了欢迎。
倾情服务谱新篇
“老张啊,你这门口的垃圾是该清除了,别总等着咱们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了。”翟一村党支部书记陈中俊一大早就到辖区巡视,他对老张家门口的卫生提出了要求。
自包村工作开展以来,全镇广大基层干部迅速行动,往日在个别干部中存在的慵、懒、散现象也一扫而空。
“机关干部驻村工作制度既是创先争优、为民服务的有效载体,更是转变机关干部作风,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求,摸清村情民意一次具体实践。”镇党委书记郭玉清在全镇包村工作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说。
为确保包村工作中群众意见和建议得到有效解决,颜店镇逐步推行“包村先锋岗”月评制度,在镇综合服务大厅里设立“驻村干部监督箱”并公布监督电话,切实使广大包村干部感受到了群众监督的压力,从而以更加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包村联户工作中去。
走进颜店镇66个村落,漫步庭院田垄,笔者深刻地感受到,广大驻村干部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一桩桩、一件件细小的工作,都凝聚着他们亲民、爱民、为民的情怀,在这里,驻村工作真正成为了老百姓衷心拥护的一项“民心工程”、“暖心工程”。
驻村生活的感与悟
----兖州市编办驻大安镇安庙村“第一书记”生活札记
李 勇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之间驻村已经近三个月了,每天翻翻日记,点点滴滴犹如在眼前,有犹疑,有困惑,更多的是喜悦,是收获。两个多月来,我把付出和努力积攒起来,看到给安庙村带来的些许变化,更坚定了要踏踏实实住下来,实实在在做点事的想法。
入 驻
记得刚刚接到驻村工作任务时,我非常的兴奋,组织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这既是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肯定和信任,也是组织对我的考验和锻炼。踌躇满志的我带着满腔热情来到了安庙村,说真的,这时我的思想还停留在帮村里做几件实事好事,偶尔去村里转转的层面上,感觉凭我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再加上“第一书记”培训班里学到的工作方法,应付村里的工作不会太费劲。于是,入村后,我们工作组便向群众公开驻村工作的任务,让群众明白驻村工作组的来意和目标;向群众公开驻村工作的职责和工作纪律,以接受群众对驻村工作干部的监督;向群众公开驻村工作组的联络电话,以方便群众和工作组的沟通和联系;向群众公开每个月的工作中心及工作重点,以便群众积极配合。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在与“两委”班子的交流中,我发现村里的反应是对“第一书记”这一称号很不理解,甚至有些抵触。随后几天,平凡琐碎的工作内容,偏僻简陋的工作环境,让我心里的兴奋劲儿慢慢消退了,随之而来的是迷茫和困惑,我感到自己是一个“局外人”,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走 访
驻村后大量的工作就是走访,走访的内容很多,既包括村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状况、经济发展情况,村民生产生活状况、住房情况、享受社会保障情况,困难户、计生户家庭情况,也包括村民的诉求、发展遇到的困难等。初进农户家时,我感觉很拘谨,这么多的走访内容不知如何谈起,而且潜意识里还是把自己定位在了“城里人”、“机关人”的身份上,加上村里留守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自己所聊话题,百姓不感兴趣,不愿与自己交流,许多情况下,上年纪的老人都会以一句“不孬、很好”回复自己。我这才真正认识到,如何与农民沟通交流,怎样和老百姓交朋友拉近感情是个大学问,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于是我再一次拿起帮扶工作的宗旨和任务、“第一书记”的职责和要求以及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文件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并且专门去请教了长期做群众工作的前辈们,向他们学习农村工作方法、经验。记得在前任支书周志和家,这位60多岁的老党员,虽然不再担任村里的职务,但他对村“两委”班子的工作非常关注。老人家一听我是兖州市里下派的驻村干部,很是高兴地说了起来:“李书记,欢迎你来我们村啊。俺现在的两委班子可能干了,了解党的政策,给村里办了不少好事,你看俺村大队那里的健身器材、农民书屋、党员活动室,那都是高书记带着班子弄起来的,可费了不少劲儿哩。”听到老支书这么健谈,我顿时放松了许多,把自己驻村入户的困惑向他说了说,老支书听了,哈哈笑了起来:“小伙子,不是农村孩子吧?”我点了点头。老人家语重心长地说:“咱老百姓说话不喜欢客套。什么下派、蹲点干部,你别跟他说这。说么?就说咱老百姓想听的事儿。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怎么能多收点粮食、多挣两个钱。”听了老支书的话,我开始尝试着改变工作方式、谈话内容,从百姓关心地话题聊起,从田间地头聊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融 入
3月29日,我刚刚起来打扫完卫生,就听见一老太太在院里喊:“谁在这里。”我走出去,亲切地问:“大娘,你找谁啊?”老人很是吃惊,在我向其简单介绍后,老人家打开了话匣:“咦,看着人家办了个老年证,坐车不花钱,我寻思着咱也办个,也享受享受咱国家的这个政策。谁知道办回来一看,名倒是对,出生日期么的都不对。我想着看看谁在这里,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哩。”我接过老年证看了看,老人名叫侯思英,说:“侯大娘,你要是这几天不用呢,我拿着上咱老龄委去问问,看能不能给重新办个。证件那么多,也难免出现失误,你老人家也别太生气,等办好了我给你送家去。”看出老人家有些犹豫,我说:“大娘,俺工作组的信息、联系电话咱村委门口公示牌上都有,错不了事儿。抽空我上家里再拿张照片、留个正确的信息,万一再用着喽。你老人家放心,保证给你办好。”老人家很是高兴:“不是不放心,觉得恁是兖州市里派来的,俺这样的小事儿恁也管啊。”“我们就是来为咱老百姓办事儿的,不管事大事小,对我们来说都一样,都尽心尽力地办好!”我把老人家送出大门,老人家不住地说:“小伙子,真不孬,我得在村里给你说说,俺这老太太、老头子们有么事都来找你。”4月16日,我从老龄委领取了侯老太太新的老年证并送到了老人家里,老人那叫一个高兴啊,不停地夸我、留我吃饭,在婉拒老人的同时,我心里也特别地高兴和满足,对驻村工作与生活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两个多月的入户走访,我们对王金来、王玉美、侯思民老党员提出的村里党员年龄普遍偏大,管理松散的问题与两委班子进行了探讨,在落实了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主动引导和培养教育作用,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入户了解了侯思友、高永地、刘太军等几家的特殊情况后,我们积极主动地联系民政、医疗等部门,帮助申请低保、大病医疗等;同时,联系团兖州市委通过“希望工程”对孤困学生进行了资助;对多户居民反映的希望多了解学习农业技术、防治病虫灾害等意愿,我们邀请了农业局专家到村举办了农业技术培训班,并协调书籍1000余册,深受百姓欢迎与支持。
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农民的淳朴和生活的艰辛,给我上了一堂真真切切的实践课,让我学会了与他们拉家常、唠实嗑,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同时我工作组提出的“入村即村民”的口号,以及为老百姓干的点点滴滴实事的落地,都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我们“第一书记”是踏踏实实地在扑下身子做工作,是实实在在想为老百姓干些实事的。渐渐地,我们的付出有了回报,村里干部、群众在我们跟前不再拘谨、沉默,而是微笑着和你打招呼,从他们感谢的声音中,从他们满意的笑容里,我得到了最大的奖赏和鼓励。
感 悟
有人说“第一书记”是个虚名、是走过场、是到基层“镀金”,并不能为农村带来多大的改变;有人说,比起宽敞明亮的机关办公室,比起温馨舒适的家,驻村工作太苦,不值。理解的,不理解的;支持的,不支持的;热情的,冷漠的各种声音。但我想说,驻村生活时间虽短,但是感触很深、启发很大、收获颇多。我深深地体会到,年轻干部下基层十分必要,下去与不下去完全不一样。只有下去,深入实际、走进基层、融入群众,才能真实了解群众到底想什么、盼什么。三个月的生活我乐在其中,随着帮扶项目一项一项的落实,不论是各级各部门支持的,还是个人争取的,都是实实在在为了农村,为了农民,自小生活在城兖州市中的我从未像现在一样,感到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有一种满足和喜悦。我不要做一名匆匆的过客,一年的时光非常短暂,我要用真心换真情,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深深地融入农民,融入农村,实现自身“脱胎换骨”的转变,在与群众直面的交流中感受真实的自我,磨练自己,增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