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提出鼓励、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羊山镇依据这一政策积极探寻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途径。在认真研读文件精神、实地外出考察学习后,羊山镇政府积极引导种养殖大户学习文件、把握市场机遇,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把劳动力少、无力耕种户的土地向大户和经营公司流转。现如今土地流转规模小的从几亩到上千亩不等,但是无一例外都大获成功,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也经起了市场的考验。通过土地流转建起的“高洼农场”已经成为了新闻中频现的词条,通过土地流转,高洼村的高杰在村里带着6、7个村民承包了40亩土地,通过对市场的考察分析,做起了“生态黑猪”的生意,产品直供上海超市,每年有近百万的进账。红颜草莓试验田在初期产品投入市场也大获成功,现正准备扩建100亩。土地流转下,使当地村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自主创业或进城务工同时还有土地租金的额外收入。
农业保险惠民生
“保险”对于羊山镇的庄户人来说几年前或许还算是新鲜事物,但是现如今,保险已经萦绕在农民身边,极大的影响着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常规的新农合、新农保不说,还有保证农民财务安全的平安保险,实惠老年人口的“银龄安康保险”。自打去年起,还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大蒜种植保险,这项险种由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按照相关比例缴纳,蒜农每亩地缴纳20元,如果因自然灾害造成了损失,一亩地最高可获赔偿1500元,这让羊山镇的蒜农吃了一颗定心丸。
“大蒜在种植过程中比其他作物要金贵的多,雨下多了会淹、雨水少了又怕旱,去年的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疫情对大蒜的影响也都不小,都有可能造成大蒜减产”,羊山镇的蒜农老孙谈起大蒜种植的时候不无担忧的说,“好在现在有了大蒜保险,蒜农算是有了依靠”。羊山镇的地势西高东低,“苇子坑”、“高洼”等村名的由来都与地势地貌有相当大的关系。每逢遇到旱涝灾害,蒜农束手无策,一年算是白忙活。时到今日,“靠天吃饭”的老百姓靠着保险可以不畏天灾。
其他的诸如“进城培训”也成为一种新潮,农技部门一有该项活动通知,村里农户纷纷踊跃报名,进城赶趟“农业知识”集不仅开眼界,更是对以后的耕种有极大帮助。刚刚落实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也让村民受到实惠。总之,当前羊山镇农民赶上了好时代,在农家院落或是乡间地头上便迎来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春天。(赵师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