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经济方面的稳健表现,默克尔在其他领域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义务兵役制、发展核能都曾是其所在政党基民盟的核心政策理念,但默克尔却废除了义务兵役制;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她承诺2022年前关闭全部核电站……这些政策使原本中右翼的基民盟大幅左转,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政策赢得了民心。
【外交】
捍卫德国利益赢民心
不仅在经济领域,默克尔在外交方面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德国之声》认为,在国际舞台上,默克尔始终以德国利益的捍卫者形象出现。她传递着这样一种信号,那就是德国人的钱在她手里保管得很妥当。
在对待欧洲事务上,默克尔秉持一贯的实用立场,拒绝用德国利益做妥协。尽管作为欧盟领导者,默克尔却懂得,德国人的利益是她的首要任务,多数德国人更珍视经济实力带来的安全感,而非随实力而来的责任。她在拯救欧债危机以及保护德国利益之间拿捏得当,塑造了一种“纳税人的钱在我手上很安全”的形象。
巴伐利亚州帕绍大学政治家海因里奇·奥博豪尔特认为,“默克尔在一个困难的时期代表德国,她给德国人留下了为德国利益挺身而出的形象。”正是这样的执政表现,让个人形象几乎毫无特点的默克尔,成为了最有魅力的德国政治家。“这场选举已把默克尔政府转变为默克尔主义的时代。”《南德意志报》也直言这位女总理的成功之处。
研究员赵俊杰还指出,默克尔的另一重要外交成功就是让德国避免参与外部战争,相比萨科齐高调参与利比亚战事,默克尔不参战但却依然为德国争取了在利比亚的利益,这赢得了德国人支持,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德国人非常反对战争。
【争议】
欧洲人眼中的恶魔?
尽管在国内得到选民支持,但在欧洲其他国家,特别是重债国,由于推行“紧缩”政策,并制定严格资助条件,默克尔因此得罪不少欧洲人,抗议默克尔的海报中随处可见她被画上象征魔鬼的犄角。在希腊和西班牙人看来,默克尔并不是温柔的母亲。
默克尔一直要求南欧国家的政府实行紧缩政策,并以此作为德国进行资助的条件。“默克尔救助欧洲有自己的原则,她不会迫于欧洲伙伴的压力,坚持救助的同时,她强调危机国家应该好好反思,痛定思痛,改革自己的福利制度,进行深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借危机机会堵漏,推进改革。”赵俊杰研究员指出。
然而,因为这一点就指责默克尔刻薄欧洲则有失偏颇。过去几年里,默克尔多次在最后关头让德国为救助措施提供支持,防止欧洲较脆弱的经济体崩溃。
她在处理欧债危机的同时,还巧妙借助外界援助,“她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动欧洲内外的可用资源,使危机的解决能够行之有效。可以说,默克尔在处理欧洲事务上的确有过人之处,凸显了德国乃至欧盟的影响力。”赵俊杰表示。
虽然面对争议,但作为欧洲的领导者,默克尔再次当选不仅影响德国,更将牵动欧洲。欧债危机仍未结束,如何处理好德国与欧洲的关系、如何帮助欧洲重振雄风,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将是默克尔在第三任期内面临的挑战。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高美 韩旭阳http://news.sohu.com/20130924/n387099230.shtmlnews.sohu.comfalse新京报http://www.bjnews.com.cn/world/2013/09/24/284811.htmlreport41722013年9月22日,再次胜选的默克尔将第三次出任总理。2005年11月22日,默克尔接替施罗德就任德国总理,这是她首次成为总理。2009年10月28日,胜选的 (责任编辑:UN628) 原标题:“了不起”的默克尔(组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