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起,吴吉林担任队上的责任技师,主要负责队上的员工培训和解决现场的生产难题。患上癌症后,除必须到医院检查治疗外,他规定自己必须按时上班,按时巡察油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009年4月,他骑着自行车去油区巡察时,在营17斜更51井作业现场进行工况分析,注意到出油量比往日低了一些,经过一番检验和测算,发现抽油泵的泵效只有25%。联想到在平日的巡察,有不少油井都存在泵效不高的问题。他向有关专家和兄弟单位的同行进行求证,结果在其他单位包括其他的油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部分油井泵效低的问题。
经过半年多的研究攻关,吴吉林终于研制出“多功能抽油井增效装置”。2010年3月,这套装置在营8-36井投入试用,经多方专家鉴定,油井泵效由原先的28%提高到达43%,整整高出15个百分点。随后,这套装置在东辛采油厂100多口油井陆续应用,平均增效提高11%以上。2010年7月8日,他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全国QC质量管理评选发布会,研制的“多功能抽油井增效装置”,从217项参评成果中脱颖而出,夺得全国一等奖。
颁奖结束后,他跑了6条街,专程去找当地一位残疾人书法家,请他题写了“胜利精神”四个大字。他深深地知道,正是这个有着丰富内涵的“胜利精神”,使生活充实而快活,使他获得了一项项创新成果。
吴吉林说,创新也成了他治病的药,只要想到创新、创造,就浑身充满了劲儿。患病后,吴吉林研究的节能防腐耐磨抽油杆、泵下加重采油方法等5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多功能抽油井增效装置、抽油机电机皮带自动调节装置等8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吴吉林所在采油队的队长王双营与他已经共事了11个年头。在他和队友看来,吴吉林是一个心系石油,拼搏进取,用革新创造不断续写生命奇迹的人。
他的女人
吴吉林和王春梅相识于1994年,1998年结婚。
王春梅回忆说,刚结婚那会儿,20几平米的宿舍,专门有个角落放他的书、创新图纸和正在研制的各种零件,每天的业余生活,除了看书,就是研究从队上带回来的配件,常常学习到后半夜才想起休息。有一次,为了了解井口防盗装置的通用性,他竟一个人骑着摩托车跑到中原油田去了。渐渐地,他这种劲头也感染了自己。
在吴吉林的帮助下,王春梅开始“进攻”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专业书籍,并一步步考取了中级工和高级工资格。2004年,他们同时有机会报考工人技师,两家老人主动提出轮流照顾4岁的女儿,夫妻两人就搬着一张硬板床、拎着两把椅子,住进单位刚分的一套毛坯房里备战“赶考”。
天道酬勤,后来两人双双中榜。
吴吉林说,妻子为了自己好经常跟他“吵架”。有一次,吴吉林研究《抽油杆》看入了迷,妻子喊了好几次,让他休息,他都没听见,早就熬好的药也放在一边变凉了。王红梅又心疼又生气更着急,一把夺下他手中的书,命令他马上吃药、休息。为了不让吉林过度劳累,王红梅和女儿又给他约法三章:每次看书不得超过20分钟,用电脑不得超过半个小时,每晚9点30分必须上床睡觉……针对丈夫的“违规行为”,女儿还特别加了“经济处罚”,如果不按作息时间睡觉,除了在考评表上打叉号,每次还得罚款2元。
病魔的到来并没有阻挡这个家庭追寻幸福的脚步。
“大家都说,我是个好媳妇,不离不弃照顾生病的吉林,却不知,是吉林支撑着我,他用瘦弱的肩膀担起这个家,他让我重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王春梅说。
王春梅告诉记者,这些年,吉林喝进去的中药汤得按照吨来计算了,熬剩的药渣子也得装一卡车了。
她清楚地知道,丈夫做这些都是在争取时间,他要用最大的努力延长自己的生命,他牵挂自己和女儿,牵挂年迈的父亲,也牵挂他那些还没完成的创新项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