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王纪刚提到,青岛不仅实施打造国际国内文化名家暑期聚集高地计划,实施文化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资助并培养、锻炼人才,还实行了签约作家制度。
“青岛在全省17市率先启动了签约作家机制,目前已选出5个门类10名首批签约制作家,从过去的‘花钱养人’变成了‘花钱办事’,走出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作家管理的新路子。”王纪刚表示,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离不开完善的激励机制。
据透露,青岛市2013年对十艺节获奖作品给予的奖励总额达320万元,其中舞剧《红高粱》获得奖励100万元。另外,动画电影《花仙》等6部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在省级以上媒体播出的动漫作品奖励了580万元。
刘桂成:精品必须有市场有影响
座谈会上,国家一级编剧刘桂成针对当前现实题材戏剧创作谈了几点思考。
“现实题材在我国的文学创作和影视创作生产中一直是主流题材,唯独戏剧,现实题材的创作成了屡振不兴的老大难问题。”刘桂成分析原因称,一是多少有点逆反心态,厌于“主旋律题材”,二是现实题材的戏难写,群众不爱看。
刘桂成认为,能不能出精品,关键是能不能处理好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主题开掘与深入生活的关系。但是什么是好戏、精品呢?刘桂成将它概括成三句话:演出有市场,比赛能获奖,长期有影响。
刘桂成呼吁,剧作家要以多出精品为己任,作品要经得住市场的检验,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延伸阅读:孙守刚:提高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菏泽牡丹节今天开幕 地方特色文艺节目助兴(图)禹城市局文艺小分队到敬老院开展送温暖活动菏泽市局“公安文化基层行”文艺小分队到牡丹区、东明慰问演出“大众文艺讲坛”12日开讲 张志民解读中国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