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差小、瓜不大 批发价多每斤1.5元
听吕师傅介绍,由于今年天气原因影响,在昼夜温差较小的情况下,相比往年,今年西瓜的个头普遍偏小,“去年这个时候,小拱棚里的瓜都能长到3斤,今年才一斤多点”,吕师傅告诉记者,按照以往经验,每年5月10日村民种植的西瓜就集中上市了,今年他改变西瓜种植品种,虽然瓜的成熟期只有45天,比原来还短了,可因为天气原因,上市时间却推迟了。“连着大棚、小拱棚,总共种了四五亩”,吕师傅说,除去人工、种子等成本,去年一亩瓜地上他就挣了1万多块钱,因为大棚可以栽种多季蔬菜、水果,所以等西瓜卖完,再采收一季小白菜的收入,也让一亩土地的产值非常可观。吕师傅说,作为村里种西瓜年数比较长的农户,近两年他确实从种瓜里尝到了甜头,尽管今年天气对西瓜成长影响比较大,但从目前每斤1.5元的收购价来看,预计行情应该不算太差。
特色种植收入翻10倍 部分瓜农尝试建采摘园
沿着黄庄村一望无际的瓜棚向西望去,有一片绿油油的杨树矗立其间,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高启良介绍,马坡镇地处微山湖的上游,有老泗河穿境而过,由于土质肥厚、水质也好,所以这里种植的西瓜品质比起其他地方要高不少,“你看这两边的瓜地都是沙土地,种出的西瓜甘甜、沙瓤,品质好,很受商客青睐,”高书记讲道,黄庄村共有200户,600余亩耕地,目前是家家有大棚,户户种西瓜,仅这一季西瓜,每户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鉴于镇里有着多年的西瓜种植经验,为了发展西瓜富农产业,今年马坡镇还立足本镇土地肥沃,水质纯净的实际,又提出了扩大西瓜规模,提升西瓜品质的做法。据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赵彬介绍,为了解决早春气温偏低的实际,今年春天,该镇还引导瓜农推行了“一棚三膜”种植技术,加上不打药、无污染,目前镇里专业种西瓜的几个村庄种的大棚西瓜,已被济南、济宁、枣庄等地的客商抢先订购。相对于传统“一麦一棒”的种植方式,特色大棚种植西瓜,让农民的收入翻了近10倍,“还有部分瓜农尝试建立采摘园,搞生态观光旅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