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面临指控时,大多会选择躲藏或逃命,但素贴却是个例外。素贴自己辩称,他在前两起案件中没有过错。最近,他还成立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Patcharawit Advocates,聘请近30名律师为自己以及其他在2010年事件中受指控的人员辩护。
现在,政治“悍将”素贴是“公民民主运动”(CMD)的领导人,他依然每天出现在公众面前,奔走呼号推翻“他信政权”。
素贴众多的支持者也不介意素贴的过去。一位支持者称,对于他们来说,素贴只是一位政客,“他努力想要改变这个政治体系,我们欣赏他”。
言不由衷
和所有示威者一样,素贴坚信前总理他信在妹妹的英拉政权中仍保持有一定影响力。
在阶层分化严重的泰国,贫困阶层愿意支持他信政权。执政期间的他信,被认为实行的是一种民族主义路线,更多地照顾了农民和底层群众的利益。这种政策随即激起一些泰国中产阶层和传统政治精英的强烈不满,认为他改变了泰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英拉上台后,延续他信的执政思路,继续“惠贫民”,高价收购米农的大米。但以商界人士、王室幕僚和军队将领为代表的泰国传统精英阶层则更喜欢素贴及民主党倡导的精英政策。
由素贴发起抗议活动让很多人充满疑虑。在许多观察家看来,素贴仅仅是反对他信、为泰党及其政策的保守派“影子”联盟的冲锋陷阵者。曼谷智库“暹罗情报单位”负责人甘云永认为,此次反对者背后的人正是2006年推翻他信的同一批人,素贴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的支持者每天都要花费500万泰铢支持抗议活动,所以素贴一定是有人提供资金。”他还认为,“精英阶层需要有人保护他们的利益,素贴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
至2011年,素贴担任民主党秘书长以及副总理,这一经历无疑使他成为一个完美的示威领导者候选人。事实上,素贴同精英阶层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十几年前就可追溯。在素贴的家乡、民主党大本营素叻他尼府,素贴早已因参与利润丰厚的棕榈油生产和对虾养殖成为商业大亨。素贴被选举为家乡素叻他尼府的国会议员,并保有牢固的政坛根基,大多源于其在商业上的成功,以及其家中4人从政的背景。
但是,并没人愿意公开承认这一“保护利益说”。素贴自称是“清理泰国的人”,他打出的口号,只是说希望改革目前腐败的制度,使泰国实现真正的民主。不过这一说法并无法取信于质疑者,他们抛给素贴的问题是:如果真的想要改变,为何不在国会内部突破,而非要将矛头指向政府?
孤注一掷
也有人认为,素贴这位前政客是一个不择手段的权力掮客,他的终极目标是挑战总理权位。不过,素贴此前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否认这一说法。他表示,已经放弃了过去的主流政客身份,“是为了街头的民众而战”。他还说,“我不会再加入议会斗争了,我可以向你保证,我本人没有想要当总理。”
事实上,很少有示威者希望素贴领导这个国家,在很多人看来,他们跟着素贴走上街头,只是因为素贴是一个带头者。
而对于素贴的批评者而言,他们更愿意为素贴贴上“妄想”的标签。
素贴提出英拉辞职,通过指定方式组建 “人民议会”,并由“人民议会”承担立法议会的职能,负责修改法律法规及推动全国改革。但从一开始,这一概念就没有得到英拉方面的赞成。就连素贴的民主党老同事也对这一概念提出公开质疑。
有分析指出,“人民议会”是素贴担心重新选举会让他信派系再次胜出所做的“权宜之计”。在2011年的大选中,英拉所属的为泰党以压倒性票数胜出,在野的民主党已有20多年没赢过大选。素贴了解就算提前大选,在野党的胜算也不大,政局无法改变,因此持续呼吁由不经民选的“人民议会”治国。但泰国宪法规定,权力机构和立法机构必须经过选举通过,从这一层面,设立“人民议会”的做法将会违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