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2014年济宁文物大事记:大运河成世界文化遗产(2)

时间:2014-12-19 12:44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丁海燕说,无论是联合媒体宣传济宁文物,还是竭力打造文物研究课题,都是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通过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这一年来,济宁市文物局20余篇信息被国家、省文博网、市政府网、《大众日报》、《济宁日报》、《齐鲁晚报》等媒体采用。运河申遗汇报材料呈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并在市政府刊物《调查研究》上全文刊发。并且在“文化遗产日”和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在《中国文物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电视台及济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对尼山文明论坛济宁系列活动、运河申遗等重要工作也进行了深入的宣传报道。


  把文物故事传播出去


  2014年11月25日,40余位来自全市各级文博系统的研究员、讲解员们齐聚济宁市博物馆,以着汉服、唱古曲、行古礼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拉开了济宁市文物局主办的“文物情·中国梦·讲济宁文物故事”演讲比赛的复赛。


  “通过讲文物故事大赛这样一个平台,不仅可以传播文物知识,提高人们对保护文物的意识,也可以互相学习各地在文物保护方面的长处。”在复赛中表现优异的梁山民俗博物馆馆长林淼说。这些参赛选手中,既有文物古迹的讲解员,也有县市区文博系统的研究员,他们在文物工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站上舞台时,却都无一例外的是抱着对弘扬济宁传统文化的职责而述说着济宁的文物故事。


  经过激烈的角逐之后,11位选手最终晋级决赛,并在12月9日的决赛中,决出了一、二、三等奖。在决赛中,1993年出生的济宁市博物馆讲解员李金灿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运河故事,以最高分斩获一等奖。这个经常和朋友们论历史、聊文玩的小姑娘告诉记者,获得讲故事大赛的一等奖,既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更是对自己的一个鞭策,“济宁是孔孟之乡,我们作为这其中的一份子,有责任将家乡的历史文化传播出去。”


  “这一年,我们一直努力寻找‘让文物活起来’的有效载体,讲济宁文物故事大赛,无疑是一次非常有影响的尝试。”丁海燕说,近年来,济宁市的文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许多古老的历史文物古迹经过保护性修缮后,重新回到了百姓的视野中,成为许多县市区珍贵的文化地标。“而在文物事业的飞速发展中,我们理应让济宁人民更多的掌握传统文化的话语权。”


  最美文博人带来新生机


  在外人看来,文博事业是一个死气沉沉的行业,因为你整天要面对一堆不动、不言的瓶瓶罐罐、亦或石头铁器。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要让文物活起来,也要让文物人活起来,要让整个行业都蒸蒸日上,呈现出新的生命力。”丁海燕说。


  从今年8月开始,济宁市文物局启动“最美文博人”评选活动,旨在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最美”人物、践行“最美”精神,树立为民务实清廉之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丁海燕介绍,学习宣传文物战线的先进典型人物,能够展示济宁市文博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发掘平凡中的伟大,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最重要的是为全力打造济宁文化强市首善之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各县市区的初选后,来自任城区文物局的王霞、兖州区文物局的潘悦等17名文博工作者,凭借着他们对文博视野的热爱与付出,成为济宁市文博系统首批“最美文博人”。


  “文物工作是一种坚守!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守护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样入选“最美文博人”的济宁市汉任城王墓管理所副主任杨惠莹如是说。也正是许许多多像杨惠莹这样的文博人,才使得济宁的文博事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健全完善《济宁市文物局工作制度》、《济宁市文物局党组会议事制度》等7项制度;多渠道、多层次对文博工作者实施轮训、培训,都是在有效的激活文博系统的内在动力。今年,济宁市文物局不仅举办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专题培训班,又于4月邀请世行专家举办培训班,7月中旬邀请咨询公司专家开展培训等。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全系统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更为全市文博人注入了新的力量。

相关阅读
  • 济宁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技术服务中心成立
  • 一图读懂|珍惜抗疫成果,这些良好卫生习惯仍要保持!
  • 60秒看济宁 | 花开成海,快来这里“郁”见最美的春天!
  • 文明旅游 | 清明假期春意浓 文明踏青成常态
  • 济宁已成立111个乡镇级人口普查领导机构
  • 山东省首家甘薯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泗水成立
  • 百日攻坚|洙赵新河治理“加速度” 4月底完成清淤
  • 济宁人的“高架梦”又近了 济宁快速路首片预制箱梁完成浇筑

  • 上一篇:“四个注重”加强统计文化建设
    下一篇:济宁举办“平安济宁-新安全生产法”知识大赛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