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面积17亩的耕地经“农转用”作为宅基地分配掉了。在最初新乡村民反应情况时,有关部门和村里用“手续合法完备”的名义答复了上访讨要说法的村民。
利益:冒名背后存在怎样的“链条”?
冒用村民名字,获得大块农用地专用的宅基地,有什么目标?
有知情人士介绍,获批后的宅基地,会由“造假者”私卖。若在新乡村,购得一块面积为60平方米的地皮,价格至少10万元以上,邻近村道的一块地皮价格至少40万元。
记者发明,以村民“郭汉民”被假冒名字申请宅基地为例,其“获得分配”的宅基地面积为80平方米。记者采访过的没有签名的27户村民,被冒领的宅基地面积就超过了2000平方米。
在这些宅基地的报批、买卖过程中,村委书记是一个要害的角色。有新乡村村委书记郭荣泽签名的《备案表》村民名单纯属捏造,郭荣泽接收南都记者采访时也明白承认《备案表》是他核实提交的,里面的绝大部分名单确实是造假。
村民广泛传播的“机密”是,外人可以到村委书记处购得地皮,之后少数用来自建,多数再炒卖出去,哄抬地价。村民称,在获得国土部门审批之前,这块地的“归属分配”就已经很明白了,这在村民中间都广泛知情,少数人以参股的情势参与了获批的土地分配。“例如,几个人跟你村委书记谈好价格,然后大家一起出钱,作为搞定这块地的审批的‘运动资金’,最后大家再卖出去获利。”一位知情的村民称,在潮阳有一些专门从事土地买卖的人,手段基础上都是类似的。一名基层政府官员私下称,这种少数人参股获得耕地转用获建用地手续、转手高价买卖获暴利的做法,在潮汕地区广泛存在。”
不过,该村村委书记郭荣泽称,虽然是他参与了造假,但不是为自己牟取利益,而是为了缓和抵触所采用的不得已的措施。他称17亩地都是在上一任村委主任手中批出去出售的,由于全部出售手续合法,而且资金也早已到了村里的账户,所以购置者名正言顺地请求建房。但另外一方面,一些本地村民确实十分反对,双方闹得不可开交。为了尽快解决抵触,他才采用了冒名申请的方法,盼望能够一次解决双方的争执。
不过,村民对于他的这个说明并不认同,认为村委书记完整是偏袒购地者一方,根据是2009年2月18日村民到潮阳区国土局上访,却被跟踪而来的村委干部带数十人追到国土局二楼办公室,双方产生互殴,导致一名女村民软组织挫伤入院。
当记者提出要采访上一任村委主任时,郭荣泽称上一任村委因为经济问题被上级部门抓去判刑。他还告诉记者,目前汕头市纪委已经介入此事的调查,把村里的所有的账本都已经搬走审查。
漏洞:宅基地申请审批错漏百出
记者调查中发明,在潮阳贵屿宅基地冒名申领到出售,多个环节管理上错漏百出。
以《贵屿镇新乡村新建住宅分户审核备案表》为例,备案表上写着,郭健强家里8口人只有1间12平方米的房子,“这么小的一间房子怎么住得下8个人?而且作为本地人,在村里有地步分配,如果确实是房小人多,早就进行房子报建了”,一村民说“只要是潮汕地区生活的人都可以知道,那绝对是虚伪的信息”。
另外,国土系统规定的“用地公示”,并没有很好地履行。记者问及在镇国土所文件上所写的“经上榜公示无异议”是在哪里上榜、是谁贴榜时,他们称,国土部门是将公示公告交给村委,由他们负责张贴。村委书记郭荣泽则称,他们把用地公示张贴在村民门口。不过此说法遭到村民的一致否定。“我们从来就没有看到过‘用地公示’的内容”。
记者调查中懂得到,国土部门有义务和任务对村上报的名额进行核实,同时应当监督张榜公示的情况,但村民称“他们从来就没有来找我们做过调查”。而潮阳区国土局一负责人在接收采访时回应称,即便真有69户村民中仅有数个村民属实的情况,义务也不在国土局,而在贵屿镇镇政府和新乡村委会,“名单是镇和村报上来的,镇政府负有监管核实义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