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一旁的刘先生对妻子的话表现出不赞成。他说,孩子是上帝赐予的礼物,是夫妻两人情感的天然纽带,确定不应当成为未来某种利益的交换条件。现在的张倩一心要生女儿,显然是把女儿作为今后生活依附的筹码了,自己在婚姻中同样是作为男方,妻子的这种观点自己确定无法接收。而且张倩这么说,也损害了他父母的情感。 本报记者 陈娟
心理问诊
成都思源心理咨询中心 刘丽玲
像张倩这样,非常渴望生女儿的女性现在越来越多,不少女性为此患上“恐子症”。这里所说的“子”不是指“孩子”,而是专指“男性婴儿”。育婴政策研究所曾调查了2008年4月至7月出生的2078名新生儿的父亲,成果显示,其中37.4%曾盼望怀孕的妻子生女儿,盼望生儿子的父亲只有28.6%。婴儿的母亲也盼望生女儿的占37.9%,比盼望生儿子的31.3%多。父亲愿生女儿的比例中,40多岁的只有27.9%,而30多岁的上升为37.8%,20多岁的更高达 38.9%,显示出越年轻的人盼望生女儿的比例就越高。
“生儿子是建设银行,生女儿是招商银行”、“挣钱了是亲家的儿子,欠债了才是我的儿子”……这些 “养儿小风趣”真实地揭示了时下适婚男青年在组建家庭时面临的诸多经济压力。除了靠自己自力更生外,很多人不得不靠年迈的父母节衣缩食施以援手,情非得已地充当起“啃老一族”。成家后,丈夫为平衡夫妻关系,也往往会更关照丈人丈母娘家,与妻子家人在一起度过的时间多过与自己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已成司空见惯的事。经济的重压以及类似“核心家庭”的剧增,自然激发了一些人,尤其是一些适婚女性、适龄产妇的“私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