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世界杯后,我发明世界杯确实是一个大舞台,也是一面大镜子,更是一个大课堂。比如评论一场球是否出色,或者是一场球按照什么标准去评论,我个人认为应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去分析。宏观上,一是要根据当今世界足球发展趋势,看这场球的整体性如何,攻守是否周密;二是要看比赛的对抗激烈程度;三是要观摩球员智能化程度。大家都认为足球运动表现在身材各个部位,以脚为主,但实际都是用头脑在踢球。从微观角度讲,就是重点注意球员在什么时间点和什么地位上呈现疏忽和漏洞。
说世界杯是一面大镜子,一个大课堂,是因为从其他各国球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中,能看到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一直在总结中国足球的经验、教训以及今后该走的路。我认为中国足球没有什么经验。世界杯是代表足球最高程度的比赛,从1958年至今,我们九次冲击世界杯,唯有2002年进过一次,还是依仗着日韩是主办国不用参加预选赛的特别情况进去的,缺乏大赛的参赛经历何谈经验!谈教训,我们确实不少,最要害的问题就在于,我们中国人对足球理念的懂得和把握比较落伍和陈腐。比如什么叫足球?这些问题我们也在培训教练的时候经常问及,大多数人都说不明白。足球的本质又是什么?这个问题60年没有得到破解,或者说没有得到有效的破解。理论的东西都没弄懂,拿什么去实践?这就直接影响到我们对青少年的培养,影响到成人队的进一步往前发展。
我认为足球的本质就两个字:比赛。因为足球是非周期性项目,它和周期性项目还不一样,周期性项目比赛的东西就是练习的东西。对周期性项目比赛来讲,只要重复练习,取得成绩的可能性就很大。但是足球不行,足球需要的是应变。这应变从哪儿来?不是通过训练来的,而是通过比赛。
举个例子说,国少队在2003年集训时,我们请来荷兰专家,看看训练上有没有什么问题。看了几次课,荷兰专家就说了,你们训练的程度比我们荷兰同龄组要高出三年。后来约广州队打比赛时,又请荷兰专家来看。荷兰专家说,发明你们比赛才能比我们荷兰同年纪组要晚三年,这就是差距所在。
因此,我对竞技足球的懂得就是,必须通过比赛来进步应变意识和才能。足球就是针对性,面对对手,甚至错误时,怎样才干应对照赛场景,这些都是需要从青少年开端锤炼的。咱们看日本也好,韩国也好,他们的小球员打起比赛来有板有眼,相反从我们青年队的比赛中就能看出我们缺乏比赛的经验。现在青少年比赛的数量非常少,训练非常多,这正体现出我们对竞技足球概念懂得上的落伍。
沈倩倩 编辑收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