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收益要翻
足球赛好几个跟头
从1951年成立至今,虹口足球场经历了不知多少场的足球赛。国内的、国际的,五花八门。1999改革以后,虹口足球场开端承办一些演唱会业务,在体育比赛的休赛期间为市民带来音乐的视听享受。
比起一场音乐会的收益,球赛的回报显然是入不敷出的,好在有各方对足球事业的支撑,才不显得那么寒碜。“我们每年对草坪的保护就要花费近百万元,差不多就是球场一年所有足球比赛的收益。”现任虹口足球场的场长任总说明道,“要是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足球比赛的门票收入就更微不足道了,所以足球赛事基础都是亏的。而音乐会的内场门票价格相对照较高,完了之后草坪也不需要太多保护,因此比起球赛的收益是翻番的,不过翻几番就不说了。”
自1999年孟庭苇首次在虹口足球场办演唱会以来,每次演唱会的上座率都超过八成,比起球赛五至七成的上座率好太多了,不过足球场终归是足球场,办球赛才是王道,演唱会只是偶尔的娱乐罢了。说起近期申花登顶的几场比赛,任总很开心,“我基础每场球赛都要到场的,最近的上座率保持在七成左右,比起八万人之类的球场要好很多。不过虹口最光辉的还要数1994-1995赛季,那个时候爱好申花的人真是多呀。”
就前段时间人们热议的虹口足球场是否要改名为圣·鲁迅公园球场,任总感到有些搞笑,“申花俱乐部的人从来没和我们接洽过,况且改名这样的大事需要很多手续,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倒是有不少记者问过这个问题,近期这个话题好像已经无疾而终了。”而对于申花是否会移址江湾运动场一说,任总也表现了否定,“这个都是社会上传来传去的,申花方面从来没和我们提起过,除了1998年的重建和2007年女足世界杯,虹口足球场一直是申花的主场。”最后,任总引用了球迷们的的心声:“虹口看足球,感到特别好。”
因为爱好,所以坚守
1997年推倒重建前的虹口运动场周边有很多小店,吃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重建后,虹口足球场围墙被推倒,小店区域也顺势缩减,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小吃店和体育用品商店。
唯一一家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存在的体育用品商店坐落在足球场高点保龄球馆旁,毗邻虹口游泳池。和虹口足球场一样,虹口游泳池也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产物,经历了多次修葺,可它依然“蜗居”在足球场的一角。言归正传,这家体育用品商店主打的是中超各支球队的队服、鞋子和配件之类的。当然,除了国内的,国际著名俱乐部的球衣和各国国家队的队服也少不了,还有免费印号码的服务。
店主俨然是一名资深体育爱好者,说到体育基础没有他不知道的。“虹口足球场里的体校学生常常来我这边买鞋买器材,有的时候他们会和我聊聊爱好的球员和球队。”对于自己的职业,徐老板很是幸福,“我底本是卖沙发的,后来才转行做体育用品,原因就是自己爱好。”推倒重建后的虹口足球场比以前气派了不少,外围小店的租金自然也水涨船高。但出于对虹口足球场的迷恋,徐老板始终坚守这一片场地,租金再高也要把小店开在这里,“我爱好虹口,在这里卖体育用品感到特别好,而且盘踞天时地利人和,有比赛的时候买配件的人特别多,方便又省事,我的店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虽然现在租金比以前翻了好几番,不过生意嘛,就是赚多赚少,为了这个处所,少赚点就是了,别亏本就行。很多申花球迷也不是很富,他们常爱好来我这个便宜的小店淘淘,我要搬走了,谁卖东西给他们啊。”徐老板浑厚地笑了,也许对于他来说,赚多少钱是次要的,要害就是要呆在他爱好的处所,做自己爱好的事。
虹口,永远令人憧憬
小林,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出生,从小爱好体育,尤其是足球,家里又恰好住在足球场附近。对于他来说,虹口足球场倒有点像自家的运动中心。放学后不是在学校的操场玩球,就是去虹口足球场踢球,总之,小林是离不开球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