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所担心的,真的成为了现实。针对青岛赛区呈现的混乱局面,中国足协的处分决定昨晚面世,引来一片哗然。
想到了会轻判,实在没想到会这么轻——青岛赛区被给予警告处分,罚款50000元国民币。同时,冲入场内的俱乐部官员余红毅被禁止进入主场3场,罚款15000元。
以往,媒体和球迷总是责备中国足协,在处理违规违纪事件时,爱好把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而这一回,没人会这样骂了——他们现在是连举都懒得举。
如果说,飞踹裁判不至于严重到被取消主场资格,至少禁止下一场对外售票并不为过。可足协俨然一副“慈悲为怀”的面貌,主场风平浪静、教练安然无恙,只随便抓了一个替罪羊。
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这一纸罚令——隔靴搔痒。如此这般,只能让后来者更加肆意妄为,无法无天。足协的威望和公信力何在?
对于处分决定,足协纪律委员会的专家们是这样说明的:青岛赛区并没有呈现大范围骚乱,没有产生重大事件、产生重大成果,因此只对青岛赛区、中能俱乐部进行警告与罚款的处分,而没有取消青岛赛区持续承办中超比赛的资格。
古有秦桧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今却有足协的“欲免之罪,何患无词”。处分的意义,本就在于警示后人,防微杜渐。难道真的要等到“引发大范围骚乱”,足协才会器重?如此从轻发落,被罚者不会检查,不会忌惮,反而会偷笑。
很多时候,国内联赛的秩序混乱、令行不止,关键之一就是管理者的心慈手软。一个健康的联赛,需要的是敢于向丑陋风气痛下杀手的勇气和魄力。足协做“好人”易,损害的却是联赛品牌。不由要问一句:中国足协,该出手时你为何总不敢出手?
本报记者 关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