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华
“千年老二”是个很可悲的称谓。
在竞技范畴,一个人或一支球队一旦被扣上“千年老二”的帽子,在这个功利思维风行的社会中,俨然就是失败的代名词。
很遗憾,在中国足坛恰恰是申花扮演了“千年老二”的角色。甲A时代申花几乎被大连实德逝世逝世压抑,中超时代群雄并起却始终没有申花身影。2010赛季的半程已过,居然申花中庸之道正好又是“半程老二”。
在中国足坛,半程冠军有七成可能最终问鼎,然而,申花在1999年和2001年两次成为半程冠军,却在漫长的马拉松中输在最后的冲刺时刻。因此,申花今年的半程老二,未必是个坏消息。
甲A时代,申花为何难以逾越实德这座大山?很多人认为是上海球员没有王者的霸气。这话本身不能说有错,但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俱乐部投入和思路上。
郁知非时代的申花,运营思路已非常超前,除了寻求竞技成绩,还想在经济层面有所收获。然而,决定一个球队最终成绩的主导因素,并不是历史因素,而是球队的整体实力。
球队的整体实力,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俱乐部的思路和投入。不愿进行大手笔投入补充实力缺点,不肯引进超强劲外援加强火力,等待高程度外籍主教练解决一切问题,导致申花因实力不足屡战屡败,最终戴上“千年老二”的帽子。
申花的2001赛季跌宕起伏,也彻底证明小本经营和心存侥幸的“低”成本运作,往往难敌竞争对手的“烧钱游戏”。虽然佩特科维奇的球队在那年的上半程顺风顺水,但下半程申花受困于替补队员实力严重不足、外援实力不够突出、后卫线缺乏核心,竟然遭遇五连败。为夺冠最后一搏而匆促引进的所谓超级大牌后卫巴亚诺,更成为压垮申花的最后一棵稻草。那一年的亚军,是申花历史上最窝囊的一次。
今年申花的情景,和2001赛季何曾类似。球队本身存在不小的实力缺点,但依附主教练才能依旧在上半程表现不俗。球队的后卫线已处于风雨飘摇中,临时引进的南美中后卫未必能马上派上用处。最大的类似之处在于,球队的替补席实有些寒碜……
联赛进入下半程,各支球队没有了任何战术机密,气象炎热和赛事深入导致伤病和停赛增多。这时候,大家比拼的不再是11名最好的主力队员和3名替补,而是比拼板凳深度、比拼整体实力、比拼球队底蕴、比拼俱乐部的投入……
对于爱好申花的球迷来说,唯一能做的,自然是为神奇的老布祈祷。严格意义来说,申花还不具备夺冠的综合实力,但经验丰富的老布和他的教练团队,用临场指挥和智谋战略的优势,补充了球队实力的短板。
只是,人们并不盼望看到,只有老布一个人在为冠军、为100万欧元而战。
足球场上,聪慧一些往往不会有错,但有时候太过聪慧反而会适得其反。手里已没有任何好牌的老布,还能延续神奇么?这应当是申花下半程唯一能吸引人的悬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