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 > 美文欣赏 > 从秦桧到减震器(2)
从秦桧到减震器(2)
时间:2010-08-18 16:24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当然最流行的传说,便是说当年的秦桧被金朝俘虏过,和金国有不可告人密约。总得说来。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这个秦桧其实就是一个间谍。
秦桧是间谍吗?不是!秦桧是主和派吗?不是!秦桧是个当年南宋出名的主战派。北宋没有灭亡之前,宋钦宗派张邦昌去和金国签定丧权的割地条约,令秦桧随行,秦桧认为丧权辱国,有所不耻,于是称病在家不同与其前往。《宋史·秦桧传》中记载秦桧为官极其廉正无私,常常是宵衣旰食以为社稷,通宵达旦以为勤政。尤其是南宋在对金国的作战期间,秦桧更是注意与前方将领岳飞,刘光世等沟通。
但他是怎么从一个被将领们拥护的首辅大臣,一变而成为汉奸卖国贼的呢?这就要从我前边提到的那次朝堂之上,全部大臣都是主战,而惟独皇帝主和的事情说起。
《宋史》记载,就在这次关于主战与主和的朝会上,场面最后很是尴尬,全部的臣子都是主战的,而惟有皇帝自己是主和的,这在封建专制国家是危险的,这就面临着皇帝是否还应该在继续做皇帝的选择。就在这次事件中,秦桧最终出来打了圆场,他大意是说:“皇上是国家之根本,既然此事有争议,那么就请皇上在斟酌考虑一下。”
于是,就出现了我前边提到的一幕,第二天秦桧在皇宫的外边等待宋高宗给他到底是“战还是和”的答复。《宋史》上说,皇帝最后斩钉截铁的答复了他,便是“和”。记载秦桧当时很沮丧,也很为难,毕竟所有的大臣都是主张“战”的,还有一丝希望的秦桧对皇帝又说道“请皇上在仔细好好想想,明天我再来”。于是,又过了一天,但是,秦桧等来的答复依然是“和”。
到这里已经毋庸置疑了,秦桧明白了皇帝的意图。做臣子的就是要为君分忧的,这是他这个儒家“高才生”自小就明白的道理。秦桧在最后告诉了那些翘首等待消息的大臣:“经过良久的考虑和斟酌,认为还是应该给百姓多些安乐,少些战祸吧,决定对金国进行和谈。”
秦桧明白,作为首辅大臣,他此时必须站在高宗这边,如果他不站在高宗这边,那么固执的高宗与大臣们意见的相左,就会演变成金国那样因为皇位争夺而发生的流血事件,江山社稷更会风雨飘摇!
但是,主战派并未完全屈服,于是岳飞便成为了整个北宋、南宋两朝期间被处死的最高级别官员。宋太祖曾经有个遗训,这遗训就是不许斩杀大臣,可是这个遗训在宋高宗时,被高宗这个主和派给打破了。岳飞真的就毫无瑕疵吗?他还是有的,南宋时期西北军发生哗变,有证据表明是岳飞暗中操作的。岳家军只听岳飞而不听皇帝,岳飞带剑上朝等等……
岳飞死了,身为大将的韩世忠追问秦桧“岳飞犯了什么罪,要杀他?”秦桧回答道“莫须有。”莫须有是什么?莫须有就是不需要有,潜台词就是皇帝要杀的人,还需要有原因吗?
秦桧死的时候,宋朝追其谥号为“忠献”,其意思为忠诚,聪颖之意。为其大兴土木,修建墓葬。但是,后来宋宁宗赵扩做了皇帝,这个赵扩是个主战派,于是就大力宣传岳飞,追谥他为“武穆君”。同时把秦桧原来的谥号由“忠献”改成“谬丑”,其意思便是秦桧为人荒谬,丑恶,于是,这个秦桧就从原来赵构时的忠臣变成了赵扩时的奸臣。
按照常人来看,赵扩做了皇帝主战,首先该反对的应该是赵构啊?他为什么不反对赵构呢?其实这很好解释的,在专制的体系下,如果把自己的前任完全否认了,那么否认的就不单单是一个人了,而是否定的整个制度和政体。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也时常发生,比如几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发起人是毛,但是后来的领导者只可反对“四人帮”,却不否定毛。因为,否定了毛,也就把自己的那层面纱给揭开了,这时的“四人帮”和秦桧的作用是相同的。当然,在苏联也发生了赫罗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这样的事情,但是世界上敢如同赫罗晓夫的人并不多!
美国的国务卿马歇尔将军当年对中国的国共内战政策在多年后被美国的很多政客批评为失败政策。当然,马歇尔将军一定是想告诉许多人,我所做的事情是杜鲁门想做的,事情不完全在于我,我仅仅只是一个减震器。 相关阅读
上一篇:雁塔晨钟出武功
下一篇:看春秋第一“操哥”如何“操”社会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