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南疆,国之干城。整个平南之战,李恢军功最大,蜀汉朝廷乃封李恢为“汉兴亭侯”(汉兴在今贵州兴义附近)。建兴三年秋初,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以李恢为太守,加安汉将军,领交州刺史,移郡治到味县(今曲靖)。李恢统辖南中七郡,又直接掌握南中的中心地区建宁郡。诸葛亮把治理南中的重任都交给李恢以后,才于是年冬回师成都。
从公元221年开始,直到231年去世,李恢在蜀汉南疆镇守十年,东征西讨,扑灭叛乱,发挥了“国之长城”的作用。并将各地豪强迁往成都,迁移永昌濮民数千落于建宁、云南两郡之间,以发展生产,大量征收耕牛、战马、金银、犀革,用来补充诸葛亮伐魏的军资。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出师表》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于是,帅军北驻汉中,开始与曹魏争衡。这种形势的形成,赵炎认为,与李恢完成了安定南中的战略任务是分不开的。在以后的近四十年间,蜀汉南方相对平静,也是李恢卓越政绩之延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