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花旦王千里驹演对手戏
上世纪30年代,罗品超曾在觉先声剧团任正印小生,义擎天剧团任正印小武,与粤剧泰斗薛觉先曾多次同台演出。1935年,罗品超所在的“义擎天”戏班上演《裙边蝶》。剧中梁山伯、祝英台分辨由大老倌靓少凤、千里驹扮演。一日,靓少凤突然病倒不能上场,由“新仔”罗品超临时顶上。这是机会也更是挑衅。千里驹给罗品超打气:“要一眼关七,我会带住你。”身怀“童子功”的罗品超跃跃欲试。他凭着“花鼓江”亲授的功架,以其响亮的音色和自如的运腔,兼之年少清新的扮相,成功地与花旦王千里驹演了对手戏。
白燕仔临终托孤赠藤杖
除了自身表演出色以外,罗品超在广州还培养了大批徒子徒孙和粤剧后辈,包含白燕飞和黄俊英。1988年移居美国后,罗品超也收了不少国外的弟子。此前,有人问起他到底有多少弟子,罗品超数不上来。“太多了。”罗品超说:“只要是真心想学东西的,我都教。”
众多弟子中,白燕飞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她是著名粤剧大喉唱家白燕仔的孙女,也是白燕仔的传人。2000年,白燕仔重病,临终前一直挂念着孙女的前途,想托一个名师给孙女指导。后来,罗品超的弟子成可风牵线搭桥,让白燕仔与罗品超会晤,白燕仔慎重托孤罗品超,并且给了罗品超一把藤杖,让他严加管教孙女。
著名电视演员卢海潮曾表现,他虽然没有正式拜罗品超为师,但打心眼里把他当师傅看待,因为在他们的几次合作中,罗品超都悉心指导他演戏,他对艺术的寻求值得尊重。
人物档案
罗品超,原名罗肇鉴,广东南海人。罗品超童年凄苦,12岁进入广州花地孤儿院举办的粤剧科班学艺,18岁入广州戏剧研究所附属戏剧学校、八和会馆的八和戏剧养成所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功。
1931年后,罗品超在“千秋鉴”、“九华台”任正印小生,继而进入觉先声粤剧团,与薛觉先、靓少凤、千里驹等合作演出,在广州、香港、澳门以及南洋各地有较大影响。解放后组创珠江粤剧团,任团主任委员。其表演刚柔相济,洗炼细腻,尤以小武见长。以演《罗成写书》中的罗成、《平贵别窑》中的薛平贵、《五郎救弟》中的杨五郎、《林冲》中的林冲、《荆轲》中的荆轲及《山乡风云》中的黑牛等著称。他自成一格的“回龙腔”,韵味奇特。
1950年,罗品超参加中国共产党。1958年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1979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秘书长。1988年退休后移居美国,但仍致力于宣传推广粤剧艺术,经常参加国内各种粤剧表演。
2010年7月15日中午1时30分,罗品超在广州仙逝,享年101岁。
广东粤剧院院长丁凡追忆恩师:20天前看到他,他身材还很好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谢奕娟) 作为罗品超门下众多弟子中的得意门生,广东粤剧院院长丁凡虽然公务繁忙,但只要一有空也经常前去探望老师。他表现,最后一次看到师傅大约是在20天前。“当时他正在医院,肠胃有点不舒服,但是跟他聊天半小时,感到他身材还很好,应当还有很多时间……”丁凡说,没想到昨天下午2点他就接到罗品超家属的电话,消息传来,令他感到很突然。
丁凡说,罗品超不仅是自己永远的恩师,也是将自己带入粤剧行当的伯乐。当年的他只是县属剧团的一个小演员,在粤剧学校进修了几个月,没什么底子,但罗品超见了却夸他条件不错,是可塑之才,还鼓励他来广州参加“羊城花会”的演出。“那是我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居然是在中山纪念堂,有着3000个座位的场子,而自己不过是从农村来的一个小演员,当时连演出的服装都没有。”丁凡回想,是罗品超把他带到家中,从自己演出用的西装中为他挑选合身的服装,这一幕令他永远难忘。后来,在罗品超的栽培下,丁凡参加了广东粤剧院,并逐渐成长为院团的台柱,师徒二人还有过不少合作。如罗品超在香港演出粤剧《荆轲》时,也将丁凡带到那里,让他出演剧中的二号主角太子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