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结构特点来看,全球不平衡恐怕还会加剧,全球实际利率还会走低,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常项目状况将出现明显的分化。
在过去几年里,全球资本和经常项目的不平衡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美国与其他世界各国的不平衡,资本从新兴经济体流向发达经济体,所谓的“全球储蓄过度”及其对实际利率的影响,都是导致这次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 我们通过研究世界经济变化的长期驱动力发现,在决定全球经常项目平衡和资本流动的趋势上,人口结构的变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一些石油生产国、部分北欧国家和中国具有大量的经常项目盈余,而美国、希腊和西班牙等国则存在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在过去两年里,这种不平衡有所缓解,但缓解程度仍然有限。通过对全球人口结构的考察,我们认为,这种不平衡还将持续,全球实际利率仍会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 全球不平衡还将扩大 一个经济体的经常项目必定与它的“净储蓄”相等,即总储蓄减去总投资。所以,一个经济体的净储蓄,将转化为对其他经济体的经常项目盈余和资本流出。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人们的储蓄行为存在很大差异,一个经济体的相对年龄结构特点在解释人们的借贷行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5岁以下的人往往投资更多,而储蓄较少;35-69岁的人口一般储蓄较多;当年龄超过69岁之后,其消费往往又会超过收入。 处于储蓄年龄(35-69岁)的全球人口比例仍在持续增长,尤其是在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发达国家的储蓄年龄人口比例将在未来5年内达到峰值,并逐渐开始下降;而新兴市场国家的储蓄年龄人口比例仍将大幅提高,可能在2032年左右达到峰值。这一人口结构特点暗示,在未来20年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常项目盈余和发达国家的经常项目赤字还会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全球的实际利率还将在长期内维持低水平,甚至进一步下降。 资本仍会大量从新兴市场流向发达经济体。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资本流动。 各国的分化 在“金砖四国”中,中国和俄罗斯经常项目盈余的下降将被印度和巴西的上升所抵消。到2020年前后,“金砖四国”的经常项目都将处于盈余状态。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将率先达到峰值,但会持续保持盈余状态,而印度的经常项目盈余将逐渐增加。 石油生产国的盈余下降将会被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盈余上升所抵消,尤其是N11国家。N11国家的经常项目盈余在2037年以前都将持续增长,之后会逐渐下降。2020年前后,韩国的经常项目盈余将达到峰值,并在2030年左右进入赤字阶段;而埃及的经常项目状况将持续改善,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则相对平稳。 虽然G7国家的整体经常项目状况将继续恶化,但各国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德国、日本和加拿大将会逐渐从经常项目盈余转为赤字,加拿大、法国、英国和美国的经常项目状况将较为稳定,而日本和意大利则面临加速恶化的压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