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禁令将叱咤公募神坛的华夏基金禁锢于牢笼中,而将其锁进牢笼的正是华夏基金的亲生母亲—中信证券。业内人士认为,这次抹杀可能导致行业格式变更。
目前中信证券持有华夏基金100%的股权,而根据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基金公司重要股东的最高出资比例不超过全部出资的49%,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中方股东出资比例不受此限制。证监会请求中信证券在4月1日前规范整改,显然,证监会的这张罚单让华夏基金成了股东中信证券超限持股的替罪羊。
华夏基金副总裁吴志军并不担心停发新产品给公司造成的压力,称:“除此以外的其他业务均不受影响。”但华夏基金一位内部人士在与时代周报记者的交谈中却略显无奈:“停发基金对华夏基金有必定影响,但华夏基金处于被动地位,能做好的仅仅是现有产品、客户服务、投资研究以及后台建设等。”
上海一位基金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虽然华夏基金的盘子较大,但停发公募基金新产品可能导致行业内的格式调剂。”
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国内60家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资产为26818.67亿元,其中华夏基金公司以2657.59亿元的公募基金资产范围蝉联第一,将第二名远远扔在身后。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称:“要撼动华夏基金的地位并非易事,但在华夏基金空窗期突击而入并抢占必定领地不失为一个好机会,全部行业的格式可能随之而调剂。”
对于投资者质疑华夏基金这块金字招牌,华夏基金却显得信心十足:“单个产品的情况不能代表业务整体情况。今年以来,华夏基金专户理财和投资顾问业务的事迹表现良好,均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
谁来接手华夏基金?
身为中国基金业的龙头公司,华夏基金的股权问题一直颇为错综复杂,代表着三股不同力量的博弈,让这场合规运动演绎得异常波折。
事实上,华夏基金正被控股股东中信证券拖累,由于中信证券迟迟未安置超额的股份又不愿放弃这块肥肉,华夏基金从今年年初开端就一直处于疲弱被动的待嫁状态,未来股权结构惹人关注。谜底或许不久将可揭晓。有接近公司的消息人士称,接盘华夏基金的买方大致将有五家,包含一只美国的基金,以及民企苏宁电器等国内企业,各家持有份额约10%。
推荐浏览
- 住建部谋2套房信息联网 调控再紧中钢澳洲项目遭力拓狮子大开口李宁叫板耐克 2014年步入国际化新规似为支付宝定做 马云赞央行留美女博士全家遇难华侨城(图)[微博]谭雅玲:中国到底差在哪儿
- 索尼竞购百代唱片获阿布扎比基金融资支持
- 基金经理人才紧缺 货币基金经理跨界管股基
- 长城优化升级基金获批发行
- 机构巧用杠杆基金布局反弹
- 海富通大中华6天跌14% 嘉实恒生今年跌近三成
- 全球聚焦欧债危机 风险情绪左右市场
- 阿里巴巴出售16亿美元员工股 暂时不会整体上市
- 券商送美女 基金踩地雷
由于中信证券并未在证监会规定的4月1日前解决售出超限的股份,导致其下属子公司华夏基金又收到一张罚单:华夏基金新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合同备案被暂停受理。证监会态度坚决,措辞严格,责令中信证券在7月1日前规范整改。
中信证券此前发布公告称,公司正按照监管请求推动华夏基金股权规范工作,与潜在股东的谈判也在积极推动之中。其后有国内媒体称,多家机构有意接盘华夏基金,各家的持股比例均不超过10%。
中信证券在6月25日晚发布公告,称拟通过产权交易机构挂牌转让所持华夏基金51%的股权,公司在华夏基金的持股比例将降落至49%。
对于华夏基金未来的股权结构,华夏基金将话语权交给了股东中信证券,在回应时代周报时华夏基金有关负责人表现,“暂时不知哪些机构会参与持股,一切由母公司决定”。
作为年净利润逾10亿元的摇钱树,控股股东中信证券并不愿意放弃华夏基金的控股权。此前,中信证券曾经盼望引入一家外资股东,这样华夏基金转变成合资基金公司,便不受“49%”股权的限额,中信证券可盘踞75%的绝对控股地位。
中信证券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说,“中信证券确实考虑过引入外资股东”。但该人士指出,由于业内均看好华夏基金,其收购价格不菲,如由单个外资出资购置,可能性不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