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昨日在证监会系统代表委员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是一个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过程;存量发行应该积极推进。他同时称,新股首日盘中停牌新办法并非行政措施。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应综合治理
此前,有传闻称3月10日将有首次公开募股(IPO)重大政策出台,新股发行改革或推出颠覆性细则。“我还不知道这个信息。”朱从玖回应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是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未必直接体现为一个具体的措施,好多措施会融入证监会的工作当中。
“事实上,发行制度改革已经展开了。”朱从玖说,这些措施可能并不是落在新股发行这个点上,而是和新股发行相关联的其他方面。例如,交易所目前出台新股上市首日盘中临时停牌制度,就是从二级市场入手解决一级市场的问题;证监会投保局各处调查投资者情况也是从投资者角度考虑新股发行问题。为配合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还发布了行业市盈率的相关数据。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关联的各项工作都在做,都在推进。”朱从玖说。
新股临时停牌新办法
并非行政措施
朱从玖表示,股票定价实际上是对一个公司的定价,和新股定价是有区分的。目前,我国股市没有存量发行,都是增量发行,股民目光都集中在上市公司增发的股份上,这就形成了新股定价。由于供不应求,新股炒作比较严重。
他介绍说,据统计,我国股市个人持股占26.5%,却占到85%的市场交易量。由于个人投资者换手率非常高,这使得市场交易频繁。这种二级市场过热的交易情绪、过于频繁的交易和对价格的非理性推动,必然要传导到一级市场。
近日,深交所、上交所相继出台新股上市首日盘中临时停牌制度。对此,朱从玖表示,交易所采取停牌的措施并非行政措施,停牌是让投资者冷静思考再做投资判断,丝毫没有影响到个人权益。停牌期间,公司的基本面并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停牌措施是市场交易管理当中非常正常的安排。
存量发行制度
应该积极推进
朱从玖表示,目前中国股市的改革步入深层次阶段,任何一个措施都是有利有弊。比如存量发行,有利的是解决了股份的流通性问题;不足的是,有投资者质疑这是否会帮助大股东套现,助长私募股权投资(PE)腐败。
但他表示,存量发行作为一个基本制度,应该积极推进。他说,存量发行首要的一个功能是健全市场机制。过去,A股市场存在股权分置,没有存量发行的机制。从健全机制来看,存量发行应该得到积极推进。
他强调,存量发行涉及上市公司股份流通性,对当前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这应该由市场机制来解决。
考虑引入行业审核人员
审核招股书
谈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朱从玖指出,业绩变脸有的是上市公司自身造成的,有的是市场环境造成的,包括一些市场发展阶段导致的不可预测因素。
他说,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仍处于转轨阶段,还存在很多计划经济的成分,如很多产品的价格受到管制,不少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正是由于受到非市场化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属于非可控因素,这也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现象。
朱从玖说,新股发行制度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要求很高,招股书的内容安排很重要,不同企业关键信息也可能完全不一样。除了上市公司外,投资者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也很重要。如果投资者不关心招股书,信披用处就不大。
他还表示,现在中小企业比较多,涉及行业也越来越多,未来证监会考虑引入行业审核人员,对招股书的信息披露进行审核。
相关阅读